医改方案成型进入实践年- 银行营销- motet - 和讯博客
医改方案成型进入实践年 [转贴 2010-01-10 00:20:18]   
医改方案成型进入实践年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1月7日,北京京西宾馆三楼会议室。全国各地卫生官员们专注地聆听着,不时伏案做笔记。为期两天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此召开。

      此次会议之后,新医改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新医改方案基本框架和相关配套政策基本成型。目前正在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2008年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始新医改试点工作。

      尤其重要的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医疗改革取向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吴仪表示,要立足中国国情,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卫生是公益性事业,也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做法。

      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前期争论的一些话题也给出了指导性意见。陈竺在主题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医疗"的内容、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即"供方"的补助等。

      至此,从酝酿到方案初现雏形,中国医改走过了三年多艰辛历程。如果说2007年是各种医改方案争论年,2008年将是新医改方案走向试点的关键一年。

      "基本医疗"界定

      从新医改讨论以来,卫生部门医改方案的核心思路在于23:11 2008-1-7,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最基本医疗。但各方对"基本医疗"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此次会议上,卫生部首次明确了"基本医疗"的范围和内容。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被卫生部看作是未来医改的战略目标。

      陈竺表示,"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即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陈竺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水等12个领域。

      二是基本医疗,即采用基本xx、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xx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既然"人人享有",即意味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首先要解决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保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医改专家顾昕认为,"此方案思路借鉴了英国医疗卫生模式。"

      实质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界定还关系到另一个话题——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究竟应当优先保小病还是保大病?对这一问题,之前各方医改专家之间也存在不同意见。

      如北大、国研中心和卫生部等机构均支持"保小病",即保"基本医疗";清华、北师大等专家则纷纷主张"保大病"。

      "保小病"论者的理由是,有些疾病早期诊断、早期xx可能费用很低,不然小病逐渐成为大病,整体医疗费用会更高。更因为介入疾病早期诊断被纳入了公共卫生的范围,已是世界卫生界大趋势。

      主张保大病者却认为,从医学科学来看病人是一个整体,什么疾病算是基本很难界定。同时还存在一个由谁来建立和管理基本医疗的问题。界定"基本医疗"难,操作也很难。而"保大病"才是公众急需的。

      观察人士表示,此番卫生部门首次澄清了"基本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实质上也明晰了将来政府财政重点"买单"卫生服务的范畴。

      强调财政补助供方

      除了明确基本医疗的内容,卫生部再次强调财政补助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补供方(医院)还是补需方(医保)是新医改讨论以来的核心争论点。目前,新方案中已经明确供需兼补。

      从现行制度看,补需方已成政策现实。去年7月,国家启动79个城市居民医保试点。2007年12月底,财政部社保司官员表示,未来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不断(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2008年,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地投入到需方(患者参保)。

      除补需方,有专家也强调补供方才能切断医院以药养医,真正控制医疗成本,减轻医疗费用增高。

      此次会议上,陈竺强调补"供方"的重要性。他提出"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必须重点着眼于政府举办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这体现在,"要坚决执行和落实现有的政府补助政策",同时,"要随着公共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而加大投入"。

      而补供方如何补?究竟补供方能补到多大范围?也就是说,政府财政是否投入到所有医院?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陈竺对人大所作的"医改"报告中已有思路,即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其中,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就是"补供"的范围。

      在此次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再次强调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的财政投入。

      对于之前各地出现的"惠民医院"争议,卫生部此次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业界对2006年起开办的惠民医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一点:如何保证其持续运营?因为其不以盈利为目的,对特定人群(低保、低收入,"三无"贫困人口)减免医疗服务费用,保证他们都有病可医。

      惠民医院存在的细节问题还包括,如果在政府政策鼓励下,惠民医院的数量有所增加,政府怎样才能保证始终有足够的资金拨给医院?政府补贴金额数目应怎样确定?政府的财力能够支撑多少家惠民医院等。

      卫生部就以上问题明确表态,"济困医院为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探索了经验,值得肯定。"

      观察人士分析,卫生部门对"济困医院"的肯定,反映了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社区卫生机构政府投入,采取收支两条线,以此切断医、药利益链条。

      如果把2007年称作中国新医改理念公开交锋和决策年, 2008年将是新医改实践年。从此次会议可以了解到,新医改方案即将公布于世,并会马上部署地方试点,中国新医改将正式拉开帷幕。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医改方案成型进入实践年- 银行营销- motet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