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2015年,从营造电动车产业良好生态开始

特易资讯    2015/2/15  

观其电动车产业,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可以说是以便捷交通亲民的出发点而演变出的信息化、智能化、能源革命的一个尝试性的交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无法预测它将被如何取代,但不可否认它所存在的意义。


  年关将至,几起行业事件给我们电动车的行业同仁多了几许茶余饭后谈资的话题,一场“展会李鬼”的丑剧令行业对一些不知名展会多了几分审视的态度,一则"爱玛收购富士达"的消息,又再次掀起电动车行业年底的躁动,而后富士达总经理胡淞嵛关于诚信的解读也给了一记安心定志的正能量。事件的产生其实充其量对行业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但却是对目前行业一种浮躁态度的表达。可以说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突破所面临的困难,决定了现阶段电动自行车发展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企业、协会、以及媒体的态度促成了深处于时代“海洋”下电动车产业这艘“巨船”的推动力。“看得见的手”,如何与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效配合,构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成为当前我们应亟须关注和讨论的课题。


  • 有序的市场竞争状态


  观其电动车产业,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可以说是以便捷交通亲民的出发点而演变出的信息化、智能化、能源革命的一个尝试性的交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无法预测它将被如何取代,但不可否认它所存在的意义。


  电动车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的是丰富的想象创新空间与机会,所以这个行业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但仍吸引着众多的创业者、创新者、企业家耕耘在此。一些大品牌的脱颖而出其独特的营销模式是其一,在赶上乱世出英雄的时代的同时,一副好牌以及一桌有序的牌局才是竞争发展的基础。


  在行业很难预测哪些创新、哪些企业能最终胜出的情况下,对创新我们应该报以热切的态度,而对于新入者的态度应拥有适当的审视。现在我国电动车的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正处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行业的洗牌及产业结构转变过程的动荡在所难免,在加速产业创新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接受试错,但是不能放纵企业有意识的犯错用欺骗以及擦边球的方式获得快速捞钱获得收益。


  当然行业还是依靠着大多数优秀企业的付出加速了进步探索的过程,包括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都碰撞出了新火花。因此在电动车相关领域,应该发挥市场引导和筛选作用,有序并较大力度地规范竞争,同时政府要起到帮扶的作用,转向适应创新驱动的监管方式,搭建好的平台,负担起守门人的角色。


  • 发掘潜在 细分市场


  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进入产业化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便是市场出口。而电动车的起步可以说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历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电动车可以说以经过了磕磕绊绊的学习走路期,处在了一个迷茫的“青春期”。


  一个重要政策思路是:在坚持电动车主流市场开拓不放松的同时,企业可以发展当期的技术成熟度,用来以开拓支撑并能被广泛接受的细分市场,让电动车技术打通细致的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发展。


  目前电动车部分企业将细分市场仅仅理解为简易款与豪华款的区分,以及仅仅是车型外观的款式区分。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所有细分市场都是如此。这种细分市场在同师门兄弟电动汽车上是这样做的:从产品来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xx车在对价格不敏感而追求xx、时尚、环保的第二辆车消费人群中,已经成为市场新宠。而插电式或者增程式电动车因为较好地平衡了购买价格、使用成本、纯电里程和对充电装置依赖的矛盾,而被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小型短途低速实用型的电动车则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和城乡交界处大放异彩。从商业模式来看,北京有“电动北京伙伴计划”,杭州有“微公交”,以这些为代表的分时租赁、以租代售、以租促用的商业模式异军突起。在消费者还存在种种疑虑情况下,以租代买解决了车价高的问题,只管用不管充电则解决了消费者对充电的担心,并满足了续航里程的要求;采用立体车库停车和自动充电则xx了停车和充电难题,使用成本低又能满足自驾偏好,是现阶段很有希望打开市场出口的一种商业模式。


  但毕竟市场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两轮之于四轮也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但是企业的前瞻性思维是不应该缺乏的。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到产品性能的突破而得到介入市场的筹码:1、性能突破,从核心技术层面打造差异化。目前,电动车用户希望改善的莫过于几个问题:续行里程太短;电池太重;车子太沉;尤其是简易款车,住楼房的顾客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电池抬回家充电;没电的时候没办法骑,车子经常会死在半路;电池的寿命太短,更换电池成本大。可以说这几点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机会与挑战。2、品类突破,在低端和xx两个层面实施品类突破,开辟企业自己的蓝海。很多企业用电机的性能,以及款式设计的不同,人为地把电动车进行了品类划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应该说电动车上有太多的点,都蕴藏着巨大的可能,只要突破了其中一点或两点,必然能成就一家或者几家企业的快速成长。


  • 顺应地方保护和壁垒


  众所周知“广州禁电”、“天津禁电三”等字眼是我们行业人士共睹的,但是在企业怨声载道的同时,电动车之所以被“禁”对一些不同的地域而言,确实是有着不可否认的诟病的。


  有的城市设定电动车地方准入目录,实行有目标的“打压”;有的城市则要求,本市销售必须在本市设厂;有的强制使用本地生产的电池;有的规定本地充电桩只能由一个城市造……而现实的情形则是,在这些城市“政策”的实施中,其它城市的竞相模仿,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对产业形成重创,导致电动车产业出现一些地方性的痛点。


  可以说电动车、电池、塑件配套等都是规模效应特别明显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优强者脱颖而出。过度垄断的市场格局则会造成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得到良好发展,而弱势企业依赖政府的保护也会逐步失去其竞争力,最终的结局可谓两败俱伤。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