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年头接年尾”,又到了除旧布新的忙碌时节,几乎每天都有一堆事情排队等着要做:扫房屋、买新衣、备年货……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其实这些事情古已有之,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传统的新年旧事呢?
破旧立新 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古代把年末大扫除称为“扫年”,南方也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气”扫出门。
驱凶迎祥 贴年画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体裁,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
新桃换旧符 写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之后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古时年末集市上,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当场书写,以图润笔,春联的内容基本上是送旧迎新之意。
热气腾腾 蒸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蒸馒头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要精心准备,因为做出来的馒头要跟邻居交换,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吉利,刚刚出笼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说“发”,这预示来年家里“大发”。
杀鱼腌肉
每逢年末,家家户户几乎都要杀猪宰鱼,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算是腊味。
团圆喜庆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买年货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耍的、供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一进腊月,各闹市皆拥挤不堪,都是买年货的人,但各种东西也都涨了不少,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