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科技的发展好像真的让我们的生活xxxx了,以前大小节日才能看到能活动的小人儿在屏幕上奔跑,那叫电影的东西现在谁的手机都能随手拍一段;以前过年才全家换新衣服上一次照相馆的仪式感,现在举起手就能咔嚓还能美颜,再点一下就能被全世界看到。
万万没想到的是,把动作去掉、声音去掉,甚至把色彩去掉,却让我们感动xx,过年了,我们看看摄影师镜头下,那些熟悉的光阴无声。
王福春,大美摄影专家组成员。毕业于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科研所摄影师、编辑。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2年从哈尔滨迁居北京,现在为自由摄影人。
2008年北京开往柳州的列车上,父子欢乐的一幕。
2010年,上海到哈尔滨的列车上,上铺的母亲一边看书一边拉着女儿的手。
2006年,贵阳到北京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为自己的女儿拍照片。
2005年,北京到柳州的列车上,大家开始利用手机消磨时间。
2009年,昆明到西安的列车上,一位阿姨脖子上挂着毛绒玩具猴子走在车厢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2007年,北京到上海的列车,母女离别的场面。
2007年,南昌到上海的动车,一位年轻人为自己的母亲拍照留念。
2007年,长沙到广州的列车,疲惫的人们各有姿态。
2007年,北京到拉萨的列车上,一位女子躺着做面膜,另一位男人则在玩电脑。
2009年,广州到北京的列车上,上铺的乘客用电脑来度过漫长的黑夜。
2007年,北京到哈尔滨的列车上,三位乘客同时在看火车上的杂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
2010年,北京到沈阳的列车上,一位小伙子带着眼罩入睡。
2008年,北京到上海的列车上,小姑娘在手机上看电视连续剧。
2011年,北京到沈阳的列车车上,有人疲倦的趴在小桌子上睡着了。
2011年,北京到哈尔滨的列车上,离别的场景。
2007年,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亲人的帮助下上火车。
2007年,长沙到上海的列车,人们开始检票上车。
2010年,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一名女子利用闲暇时间做面膜。
2012年,宜昌到汉口的高铁上,孩子们人手一个iPad,场面极其壮观。
2010年,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商务人士在火车上也能办公了。
2013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大家都在各自玩手机。
2014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上,人们在相互交谈。
2013年,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一位女士在办公,其他的人则睡觉的睡觉,无聊的无聊。
2010年,北京到天津高铁。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车,内部极其宽敞。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列车,人们随身携带电脑。
2014年,上海到北京高铁列车,大家“全副武装”在睡觉。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车。
2007年,南昌站。
《火车上的中国人》记录了从1978年到2014年火车上的一幕幕人生百态。照片的拍摄者——王福春说为了拍摄这些照片,他可以说成了铁路上的熟客。从西藏到新疆,从广州到四川,从北京到上海,几乎把能坐的火车都坐了个遍。他表示,火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浓缩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国近30年的变与不变。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协会,由照明微课堂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xx推广-------------------
过年回家火车上的黑白照片在朋友圈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