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智能穿戴设备其实离“智能”还很遥远

宏晨科技    2015/2/12  

苹果iWatch智能手表一直处在传闻的世界里,只闻其音不见其身。日前,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又带来最新消息称,苹果预计将在今年秋天推出两种尺寸的iWatch智能手表,某些型号的售价可能达到数千美元。

苹果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是“空想家”,而谷歌则是真正的“实干家”。谷歌推的Google Glass已经是目前最火热的智能穿戴设备。也正是在苹果和谷歌这一虚一实的带动下,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才能如此红火,引来无数厂商跟风。但是,目前这些设备离“智能”还是差的太远。


智能穿戴设备将迎来发展高峰

如上文所说,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上其实只有两个产品的关注度xx,一个是Google Glass,另一个是苹果iWatch。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该领域早已是巨头云集,如三星、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甚至是传统行业公司,阿迪达斯、耐克也有参与。而且,所推出的设备也是五花八门,从智能手表到智能眼镜,再到智能手环(戒指)等等。

对此,IDC将目前所有可穿戴智能设备划归为三大类:复杂小型配件、智能配件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并预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或将锐增至1920万台,与2013年同比翻了一番,未来将以78%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18年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最终实现1.119亿的全球总销量。

智能穿戴设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疯狂成长,基本有两大原因,一是三星、索尼、Pebble以及一些国内厂商沾上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字眼,这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尝鲜”购买欲;二就是,相对亲民的价格。据悉谷歌所推出的Google Glass(探索者)版本售价为1500美元(约合9317元人民币),至于三星Galaxy Gear的起始售价仅为1498元人民币。

所以说,智能穿戴设备这种繁荣,基本是消费者的好奇欲所支撑,一旦消费者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情减退,或者是市场的智能穿戴设备过于雷同,以上的繁荣将会立刻进入冰封期。

智能穿戴设备离“智能”还差很远

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也好,苹果传闻中的iWatch以及Jawbone UP推出的手环也好,他们离所宣传智能还差好远。之所以说他们离“智能”还很遥远,是因为他们更像是一种数据收集与呈现的设备,并部剧本将数据转化成信息的能力。

这里可以用DIKW模型来解答这一问题。DIKW模型包含: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及智慧(Wisdom)四个方面,其中数据层是最基本的,信息层则是加入内容,知识层加入“如何去使用”而xx的智慧层则是加入“什么时候才用”。而现在,智能设备产生的都是数据(Data),也就是处在xx层,并不具备将数据转化成更高级的信息(Information)的能力。

如Jawbone UP手环,它可以全天候追踪用户的运动、睡眠和饮食数据,而以上数据对于用户来讲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用户的身体健康信息,再加之,用户也不具备这种数据分析能力,所以这些数据的价值被白白浪费掉了。

所以说,当下的智能设备直指处在“智能”概念的xx层面。不过,智能设备所产生的数据确是价值连城。在用户没有能力处理这些数据的情况下,像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可以担当这样一种“转化者”的角色。即自己开发App来收集第三方App所产生的数据。

如Jawbone UP手环所收集的数据,提交给谷歌或是苹果这样的大公司,然后苹果和谷歌凭借自身的体量建立与公共机构如医院,交通部门合作,将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xx在传递给用户。

总之,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对于用户和厂商来讲基本是噱头大于实用。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