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关于直击2015科隆国际家具展上出现的灯具...
维斯马应用技术大学一直是德国设计类大学中的佼佼者。除了他们设备完善师资过硬的工作坊之外,最xx的就是他们对德国手工技术的尊重和“以激发学生自身潜能”为宗旨的教学出发点。上图中的挂灯,看似高雅,也很特别,其实原料非常简单,就是我们随时可见的塑料饮料瓶。LED的冷光为材料的多元化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外罩的气球不但为灯色提供了一丝朦胧的装饰,也从整体上更柔化了视觉效果。原料的再循环利用,不但是对有限资源的保护,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负担。而这些,都只是一个大三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不得不说,德国教育的确有两把刷子。
这是麦恩慈(FH Mainz)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作品。原来柔软的厚毡布通过对表面的特殊胶化处理再进行镭射切割,可以从二维的平面拉开变成三维的网罩,风格各异的造型来自切割的不同和收缩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恢复到xxx的平面状态便于运输。最妙的是这种涂层有抗热功能,所以不需要高成本的LED,普通卤素灯就可以作为基本配置配套供应。虽然镭射切割在切割表面有时会有灼伤痕迹遗留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同样是大三学生的作者却自信满满:“有些客户就是喜欢这样xxxx的生产印记,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工业美。”而所有这些设备,材料以及展台的提供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或学校出资支持的,德国社会对创新的支持和设计力量的培养力度可见一斑。
科隆展会不但给学生提供机会,也为初出茅庐的新设计师准备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每年展会前都有一个专家组成的评委会,选取世界各地来申请的最新作品,入选者不但可以仅花2000欧元就可以在“Pure Talents" 为主题的一号展厅拥有一个展位,而且可以在展厅内得到一卡通吃(免费餐饮服务),和各种业界大咔以及专业买家的交流机会,甚至连参展者的住宿和展品运输的低成本服务信息都已经考虑到,不得不再次表扬一下德国人的细致入微。比之米兰展对媒体和大宗买家的大包大揽邀请方式,这里更多的是着力在对设计新力量的扶持上,而且不分国界。我们无意在两大展会的侧重点上置评,只是其中折射出的社会价值观和长远目标让人思索。
因为这样的接地气和对新生代的大力支持,才会出现如上图这样专门致力于“旧材新用”的设计公司,在他们的手里,包装用的硬纸板和瓦楞板都成了奇思妙想的好“落地”,把网筛蒸笼并为一体,渔网鸟笼统筹成型的设计非但不突兀,而且有一种让人油然而起的亲切感,这也算旧物新用的又一大好处吧?
中国风,亚洲风的盛行近几年已经在设计圈里不是新鲜事。但当传统的灯笼造型碰上毛绒和软但又不失结构质感的毡,加上恰到好处的光度,仍旧会给眼睛带来xx愉悦的舒适感,似乎材质本身已经将灯具要表达的意境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而灯光只是那高亮或斑驳里一点会心的微笑。
今年科隆展创新奖得奖作品,无论是造型、审美还是技术都是xx的结合,超薄的光缆、拟生态的造型将“阿凡达”之夜搬到了现实生活里。
黄铜是今年的新趋势,这款直接在墙上强调管道布局造型的灯饰,不但有趣,也节省了“藏线”所需消耗的物料,而且同样的灯光,由于布线的不同在墙面上的效果也不同。你想要一副自己家与众不同的浮雕吗?用这个方法就可以DIY一个,这样的“终端客户”的最终设计参与的成就感,是其他商品不可比拟的。
窥一斑可见全豹。对客户需要的深度了解,以及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才是IMM科隆展的重中之重,设计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观察之后的谨慎思索和突破。设计需要落地,技术和创新也需要落地,而这些只有在整个社会和市场达到共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