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快速关注本号
据报道,《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已经基本制定完成,这带动了3D打印概念股近期的上涨(增材制造技术即公众俗称的“3D打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内运作3D打印业务的公司,相关业务大多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态。
没见过靠3D打印赚钱的
“我周边搞3D打印的公司,这块业务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都是靠其他项目盈利在支撑。也有些公司靠卖3D打印机或者扫描设备盈利,但是纯做3D打印盈利的我现在还没看见。”许总对记者说。许总是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他的公司在3D打印这块主要做云工厂的概念。他告诉记者,目前3D打印的订单很少,现在主要是帮一些正在想投入3D打印的公司,做一些软件平台的服务。“国内的3D打印已进入洗牌阶段,第一轮有很多投机者已逐渐被洗出去。国内现有做3D打印的技术都是当初国外开源的技术,国外打印机技术闭源之后,国内认认真真做技术的很少,现在很少有坚持下来的。”他说。
记者采访了数家有3D打印业务的上市公司,目前相关业务的发展均不理想。
海源机械日前宣布,公司终止了2013年3月签订的一份《3D打印成形平台购销合同》。“因对方在研发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技术上遇到难题,一个个调试拖延了时间,到了后期觉得进行不下去了,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就协商终止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公司3D打印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模具、文化创意产品,这块业务目前进展比较正常。因为是新的业务,公司在公告中多次提到,预测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带来大幅提升,具体盈利状况要待年报公布之后才知道。今后的发展也要看市场情况,目前无法预计。”光韵达证券部工作人员这样说。
金运激光证券部工作人员对3D打印业务并不愿意多谈,只说“收益情况到时候看年报”。
市场应用受限制
采访中记者发现,3D打印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正遭受诸多方面的制约。
其中一个制约是在成本上。“目前国内工用和大部分民用3D打印机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国内几千块一台的打印机就是玩具,打出来的东西只能看看,不能打出正规产品。而进口的一台民用打印机至少要几万元,工业用的高达几百万元。”许总说。
还有一个制约是在工艺上。“3D打印相当于做加法,力学性能差。比如说,用3D打印做汽车的零部件,现有的技术肯定不行,这是由于工艺导致的。现在汽车的制造工艺是做减法,比如把一块铁用切割机或者用铣刀切割,保证了零部件力学性能良好。”许总指出。另外,部分3D打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还遇到缺少许可的问题。“比如骨头摔断以后用于固定的钢筋,3D打印出来的性能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国内尚未拿到医学领域的执照。”许总说。
“3D打印本身就不是一个大规模普及应用的东西,不能够批量化的生产和制造,主要就是用于个性化。产业化的发展和应用,还比较远,从创造效益这块来看,投入和产出还不能成正比,但是有些人喜欢炒作这个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提醒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