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雾霾也可成为视觉资源和城市景观?

普恒照明电器厂-盛世源    2016/6/24  


雾霾也可成为视觉资源和城市景观?

文/韩柏光


编辑手记:


纽约世贸大厦光艺术装置是个相当有名气的“光艺术”装置,它用于纪念911后消失的世贸双子塔,喏,就是下面这令人感动的两束光。



在经过出色的设计和论证、调试后(不敢想象有多少人会觉得这事情根本用不着什么设计),在很多个角度去看,光束都是经典的——“两束”。


在被问及,在推进这个装置的过程中,有什么难题的时候,设计师 Charles G Stone说:“我也会担心空气中一无所有,这样(没有吸收和散射),光就无法被看见。”


而在当下中国,显然,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空气中一无所有,而是需要担心它太多太多太多了。当雾霾成为城市的常态,照明人只好这样带着一点苦的况味,用专业来揶揄和调侃了。又或者,这也是一种纪念蓝天的方式?


但调侃归调侃,正如作者xx所说:我们希望,雾霾景观可以逐渐淡一些,再淡一些,xx还是散去的好,那消失在夜空中的闪亮的星星,也能从我们甜美的回忆中归来。


以下是正文:


一位北京哥们传来一条微信报喜,“你嫂子诞下龙凤胎,待到春暖花开,雾霾散去时,来喝杯水酒”。这酸爽,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感谢了他的邀请之后我又补上,“哥,你这说得太文艺了,春暖花开是自然过程,雾霾散去好像不是个自然过程,未知年月。”


这是我们私底下的沉重,这只是一个点,线和面则更坏了,最近媒体充斥着让人沉重的新闻和段子,“北京停课、单双号限行”、“ 日本给中国捐款,让绿化,减少雾霾”、“刘德华给女儿买了一堆空气清新器”、“ 北京欠梁思成一句道歉”、“二零四零年人类往地下季节性迁徙的日记”、“《故都的秋》雾霾版”、“南京出现玫瑰色雾霾”等等,连乡下不会拼英文的老奶奶也知道聊PM2.5,这些都是大多数人的心头回荡着的不必详细引述的议论。


学生们停课的短暂欢呼后面,自然是公众内心的悲凉,雾霾,是当前全国上下无法呼吸的痛。




光吐槽不行啊,咱能创造点价值吗?


有人用雾霾制造成砖块,我觉得已经够牛,听说还有人可以用雾霾制作钻石,放在戒指和耳环上面,呼吁环保。一颗钻石为城市提供1000立方米干净的空气,我只能竖起拇指,你咋不上天呢?



我这个身在羊城广州的人也慢慢被卷进了这关于雾霾讨论的洪流之中,但我不想讨论柴静,也不想评论周小平。我想,我的知识架构和工作,应该让我有不一样的视角。乔帮主说,“ Think Different ”。我们可不可以向雾霾要效益呢?雾霾可不可以成为一种景观资源呢?


在舞台上,灯光师制造烟雾,也就是气溶胶,用来形成背景和形成光束感。




(温馨提示:以下一段为硬科普时间,物理挂科的同学可以顺便补补课)


这遵循了《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和成因分类》一文中描述的“米氏散射”和“丁达尔现象”。米氏散射形成光的散射,丁达尔现象形成光束感,两种规律同时适用于解释空气中的气溶胶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现象。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一般情况下,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影响),也可能有水滴的贡献(即轻雾的贡献),且不易区分,所以就被称为“雾-霾”现象。


雾霾最早的描述指标是PM10,目前主要参考指标是更加严格的PM2.5,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这雾霾正好就到了舞台烟机这个岗位上,成为空气中的一种受光介质,这就可以用光这个我们擅长的工具了,“光源是颜料,设备就是笔”,美术界玩照明设计的老师说。




有一位设计师朋友说过,要用光引导生活!用光激发潜意识!所以我想,如果光文化可以成为美化雾霾的一种音符,那我应该成为参与人之一,“雾霾背景下的新视觉印象”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向雾霾要效益。


有想法了,我开始呼朋唤友,于是孩子们玩泥巴的日子又回来了!我们开始有创作的思路,雾霾要被玩坏了!




画着草稿,我在想,我会不会被推到风头浪尖?一个做灯的人,莫名其妙感受到了无边的政治压力。


我觉得,这样的揶揄与倾诉均是为了表达我们热爱自然的初心,所以对雾霾的光印象创作,我们自行定位为一种灯光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就像北京8月3号傍晚的那一场彩虹,那一种醉?大家一起人造彩虹好不好?


雾霾,自然是古人之未见的东西,咱们如何创作得比电影好看?如何融入各种特色元素?


简单一点,正视,来点宗教元素,佛光显现!




这个在建筑立面上装灯,向周边照射,只要光束锋利,分分钟实现,没有难度。


继续来看图,部分地区允许的话可以夸张一点,光束以接近平行于地面的方式照射,中间用成像灯的方式,或者剪影的方式,来一个十字架。




这两个都属于宗教层面,太敏感了是吧?


那咱换一个图案,照射一颗心的形状。干脆,两颗心的形状好了。毕竟,能冒着这样的雾霾,出来约会,xx是真爱!


待雾霾散去,娶我可好?




从地标建筑上看下去,广场上,开了各种各样的花:冬天里,愣是用灯光搬来了一个春天,冬天里也能花团锦簇!




这些地点都太一般,不够震撼?那好吧,咱们选一些地标,让他们一起参与,咱不能冷落了这些白天里也只能在朦朦胧胧中叹息的风云人物。


对,咱们把五星红旗融入进去怎么样?创作者说了,北京是红星,红星照耀中国。这个立体的大个子的五角星,把周边建筑也用上,黄色的五角星和国旗五角星一致吧,不需要激光,安全,光学技术上有可行性,实现了以后可以试着申请一下世界吉尼斯纪录,申请的名字是:空中的xx的五角星,评上了咱也是给北京形象添砖加瓦了。


用 CCTV 大厦和周边建筑来做一个静态的五角星?不知道那些个大大们会不会拍案而起。




又有一位创作者想在国家大剧院这个载体上发挥,把国家大剧院做成一个正在孵化的鸡蛋,正在发出他特有的表情。



其实我觉得更像是一个刺猬,你可以自己发挥想象。


这样的创作还在继续,也倡议更多的创作,和更多作品的加入。雾霾中的光印象真的可以是一场特殊的仪式,天地,日月,山川,楼宇,空间限度和时间限度都容纳其中。我们认为大量作品组合起来的创作,可以来一个尺幅千里,墨韵流香!


一位参与画图的女设计师说,在城市中成系列地实现这样的光印象,也可以组成心灵的长廊,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城市的新印象、新视觉资源,搭建在国民的内心中,不再是对霾兴叹,而是在现实的景深中映射民族心理的景深。


或许你会和很多人一样,说这样的光印象解决不了人们惧怕雾霾的问题,人们不会长时间驻足观看,也解决不了雾霾。你是对的,我们并不能杀死雾霾,我们只是让这雾霾不那么可怕,稍微展现出温情的一面。


在足够的作品起来以后,城市会增加很多景观,不过也有人担心,雾霾轻重程度不一样对光印象的影响,一尘不染没有效果,太重了效果也不好。我觉得这个参考普通水平设计即可,大可不必担心效果,比如说去庐山,也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有xx的瀑布可以看的嘛,也有枯水期,山上有时候有雾,有时候没有雾,有变化更能显示自然景观真正的魅力。


我写着写着,北京的哥们新的回复来了。


“可能某一天春暖花开也不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都没有阳光照射下来,花自然是不会开的,可能来日并不方长。”


我们希望,雾霾景观可以逐渐淡一些,再淡一些,xx还是散去的好,那消失在夜空中的闪亮的星星,也能从我们甜美的回忆中归来。


感谢手绘作者们的供稿。



韩柏光

广州朗文光电 技术总监

朗文全球设计支持中心 首席设计师

高级照明设计师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专栏作者

华人照明设计师协会 CLDA 专业会员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 IALD Affiliate 会员


----------THE END----------



行走于照明行业

你的方向选对了吗?

给自己一个恍然大悟的机会!

☟☟☟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