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只在英格兰”——托尼•雷-琼斯及英国七十年代社会纪实摄影的复兴

海杰视界观    2015/2/10  

编者按:本文是留英归国的策展人何伊宁为“瑞象馆”(微信公众号:rayartcenter)撰写的英国社会纪实摄影系列文章中的一篇。本篇的语境是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所以文章xx出现的几个“注意事项”,如果放在今天来看,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只在英格兰”——托尼•雷-琼斯及英国七十年代社会纪实摄影的复兴

Only in England:Tony Ray-Jones and The Revival of British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the 1970s


撰文:何伊宁

摄影:托尼•雷-琼斯(Tony Ray-Jones)


“xx确定无疑的规则就是:要想做一个完xx全无可挑剔的英国人,你就必须在上述场合(几乎所有社交场合)中表现得笨拙而尴尬。一个人必须下意识地这样做,要浑身不自在,要硬邦邦,要笨拙,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令人尴尬。那些伶牙俐齿、能言善道、信心十足的行为,都属于不当行为。xx非英国式的行为。猜疑不决,微微发抖,不合时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让人惊讶不已,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正确行为。”

—— 凯特•福克斯



在拜读过这本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Kate Fox)所撰写的《英国言行潜规则》若干年后,我如愿以偿地在英国科学博物馆的会议大厅里看到这位精灵般的女士,坐在她身边的还有刚刚上马的马格南图片社主席马丁•帕尔(Martin Parr),以及英国摄影评论人肖恩•欧哈根(Sean O’Hagan)。虽然对话的内容离不开帕尔以及英国人的社会行为准则,但全场的中心却是围绕着一位英国社会纪实摄影师所展开的,这位因为白血病而早逝的摄影人不但对于马丁•帕尔,更对英国社会纪实摄影产生过着深远的影响。


“只在英格兰”(Only in England: Photographs by Tony Ray-Jones and Martin Parr)是英国摄影师托尼•雷-琼斯与马丁•帕尔的作品联展。展览由英国国家媒体博物馆委任马丁•帕尔策划,首站于2013年9月21在英国科学博物馆开幕,平行展出了雷-琼斯于1966-1970年在英国海滨城市及北方城镇所拍摄的有关英国社会风情的黑白照片,其中包括50张从未曝光的作品以及大量资料;以及帕尔于1970年代中期在约克郡小镇赫布登布里奇(Hebden Bridge)生活和工作时所拍摄的作品,在重新编辑之后,以“我行我素的英国人”(The Non-Conformists )为名展现在观众面前。2014年夏季,“只在英格兰”的展览最终回到位于英国约克郡布拉德福德的国家传媒博物馆,再一次将托尼•雷-琼斯这个名字带到公众面前。


谁是托尼•雷-琼斯?


带着同样的问题,我推开位于科学博物馆二楼媒体空间里高科技的防盗玻璃门,一张黑白的接触印相片(contact sheet)让我首先看到了这位摄影师的容貌。1969年,摄影评论人安斯利•埃利斯(Ainslie Ellis)在室内拍下了一组雷-琼斯坐立的肖像,三七分的发型和两撇胡子的托尼不停变换的手部动作,看得出作为被拍摄者的他在当时显得十分拘谨,只在底片的xx四张里,雷-琼斯将相机对准镜头,判若两人。

Portrait of Tony Ray-Jones by Ainslie Ellis, c.1969


至今为止,学术界对托尼•雷-琼斯(1941-1972)身前的故事知之甚少,我也尝试通过在现有的资料、文献和摄影作品中来认识这位艺术家。托尼1941年出生在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威尔斯(Wells),这是一座典型的英格兰中世纪古城,更作为英国最小城市而闻名。雷-琼斯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油画家兼蚀刻师,可惜英年早逝,年仅八个月大的雷-琼斯从此便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开始了四处借宿的生活。


1957年,托尼•雷-琼斯在当时的伦敦印刷学校(现伦敦传媒学院)开始了一段为期四年的平面设计课程,这段特殊的学习经历为雷-琼斯打开了一道人生的大门。雷-琼斯先是师从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汤姆•埃克斯利(Tom Eckersley)及德里克•伯兹奥尔(Derek Birdsall),后在第二年学年开始接受摄影课程,他的老师正是罗夫•布兰特(Rolf Brandt),大名鼎鼎的英国摄影师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的哥哥。1960年,雷-琼斯拿着一台全新的禄莱可德(Rolleicord)相机拍下了一些照片,他为其中的一张注上标题,“第一台相机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伦敦皮革巷市场,1960”。随后的几个月里,雷-琼斯将镜头对准伦敦的一些公共活动或场域,比如海军日,伦敦的市集、公园等等。临近毕业,他出发去西班牙、法国及北非旅行、创作,这些作品为雷-琼斯成功申请到耶鲁大学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课程的全奖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耶鲁大学的两年学习经历使得托尼•雷-琼斯对平面设计和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时的导师包括瑞士杰出摄影师赫伯特•玛特(Herbert Matter),美国抽象派画家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诺曼•艾夫斯(Norman Ives)以及杰出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Paul Rand)。1962年,决定修学一年的托尼来到纽约,虽然并不是专业摄影系出生,但雷-琼斯依然凭借他的天赋和机会得到了数家纽约杂志和报社的兼职工作,其中包括《汽车与驾驶》(Car & Driver)、《剧场艺术》(Theater Arts)以及《星期六晚报》(Saturday Evening Post)等,这批彩色街头照片显示出他对文化象征符号的兴趣。在从耶鲁大学毕业的这些年里,他结识了当时《哈泼时尚》杂志的首席摄影师亚历克赛•布罗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以及活跃在摄影圈中的年轻美国摄影摄影师们,如理查德•艾维尔顿(Richard Avedon)、乔尔• 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等人。雷-琼斯在参与商业拍摄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同美国社区文化、底层阶级和亚文化的黑白作品。1964-65年间,雷-琼斯将拍摄重心集中在纽约的各种节庆上,包括中国新年、国庆、圣帕特里克日游行和示威活动中,然而他的镜头更多聚焦在参加仪式的观众,而不是活动本身。

Tony Ray-Jones, American Color, 1962-1965, MACK



2014年初,英国MACK摄影书出版社将托尼•雷-琼斯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时所拍摄的彩色照片整理出来,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色彩》(American Color,1962-1965)的摄影画册,集中展示雷-琼斯在彩色摄影上展示出的天赋。


“只在英格兰”:纪录荒谬的社会风情


然而,1965年的伦敦冬天对于刚刚硕士毕业的托尼•雷-琼斯来说,正是他摄影生涯的一次全新转折,在没有亚历克赛•布罗多维奇社交圈的英国,雷-琼斯开始以独立摄影师的身份工作。回到伦敦不久之后,雷-琼斯便开始为广告商和杂志拍摄照片,而在一次和朋友们去爱尔兰旅行的路途中,作家亚特莉亚•康特(Artelia Court)借给雷-琼斯一本名为《英格兰传统仪式》的画册,上面那些纪录了英国各地传统民俗庆典的黑白照片勾起了他的兴趣。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人,雷-琼斯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在他从美国回来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有意图地购买有关英格兰民俗的著作、名信片,并作了大量的调研。雷-琼斯用红色的圆珠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英格兰从圣诞到年末每个月的节日,以及计划的行程。“只在英格兰”的展览展出了他1966年的笔记本,上面如实地列出了雷-琼斯所感兴趣的拍摄内容:海滨、传统和旧习俗,移民(西印第安人等)、伦敦(城市,公园,夜店,市集)、北部工业地区、郊区。

Tony Ray-Jones, Blackpool, Lancashire, 1968


这一年,将英国纪实摄影视为沙漠的托尼•雷-琼斯带着他的笔记本和相机,开始了他在英格兰纪实摄影的旅程。雷-琼斯的摄影题材多取材于英国人在海滨的度假场景及北方市镇的民俗节庆,用马丁•帕尔的话说,这是因为;“英国人只有在海滨和聚会中,才会抛下固有的保守,充分展示他们的天性”。在一张雷-琼斯在1966年拍摄于英格兰东部布赖顿海滩的照片上,一群老人坐在离码头不远的鹅卵石滩上,尽管海风强劲,他们依然自顾自地喝着下午茶,吃着点心。而在另外一张拍摄于布莱克浦(Blackpool)海滩的照片中,沙滩椅上的一位西装革履的老先生将叠好的纸巾夹在眼镜下,既幽默又匪夷所思。雷-琼斯的海滨照片深深的启发了马丁•帕尔,因而同样的类型的照片也反复出现在帕尔的彩色照片里。


英格兰城镇的民俗节庆同样是托尼•雷-琼斯最喜爱的题材之一,他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传统庆典和民俗上,试图从中去解析英国人独特的社会风情与行为准则。但凡提到英国的民俗和传统,大多数人脑子里可能会浮现皇室的典礼仪式、戴着熊皮高帽的英国士兵、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以及那些讲究的日常礼仪;在英伦的文化被大力符号化的今天,有关英格兰民间的传统庆典和仪式却很少被人提及。“巴卡普椰舞者”记录了英格兰兰卡斯尔东南部巴卡普一年一度的椰果舞仪式,四个穿着传统服装的男子将自己抹成黑人,在两个孩子的陪伴下在小镇中游行。

Tony Ray-Jones, Bacup Coconut Dancers, 1968


而在托尼•雷-琼斯所聚焦的英格兰社会风景中,那些不合时宜,匪夷所思的场景才是摄影师所极力想去捕捉的。用雷-琼斯自己的话说:“在我离开英格兰五年又再次回来之后,我开始用一种异地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片土地。这使得我决定全心全意地来完成我这个拍摄项目。我认为从非商业角度上来说,英格兰的摄影上还未被开发。而比尔•布兰德是xx一个用真实和自我的眼光去纪录的英格兰摄影师。 我的目标是从英国人的传统以及他们生活环境出发,试图通过照片与英国人的精神建立某种沟通,去了解他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行事时的一些讽刺行为。我曾尝试用诚实的和描述性的方式去表现英国人的这些不和时代的行为,对我来说,“英国人的生活方式”(English way of life)中有一些非常特别且幽默的地方,并且变得越来越美国化。”雷-琼斯正是带着这种揭示英国人“现代性精神错乱”的决心,用无数精心构造的黑白影像向人们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

Tony Ray- Jones, Glyndebourne, 1967

Tony Ray-Jones, Windsor Horse Show, 1967


也正如摄影评论家格里•巴杰(Gerry Badger)总结道的那样:“雷-琼斯在这方面的探索中,不仅带有些幽默,还略微显示出从琼•维戈(Jean Vigo)的电影以及比尔•布兰特的摄影中学来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他还意在从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和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等街头摄影家那里学到形式上的技巧。他把美国摄影风格大师的主观纪实的拍摄方法融入他的新摄影题材中,与大卫•赫恩(David Hurn)、伊恩•贝里(Ian Berry)以及约翰•本顿•哈里斯(John Benton Harris)等人一道,给英国摄影注入了新的气息。


除了海滩、小镇之外,托尼•雷-琼斯最常去的还有伦敦及周边的市集,这些遍布于不同城区的集市往往带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正是去观察阶级化社会的切入点。 1971年雷-琼斯在三藩市的艺术学院内谋到一个职位,不过他仍然替伦敦的《xx泰晤士报》工作,直到1972年因突发白血病去世。两年后,英国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Thames & Hudson)将雷-琼斯所拍摄的英国照片整理成册,出版了名为《偷得浮生半日闲》(A Day Off:An English Journal)的画册,一本英国社会纪实摄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英国社会纪实摄影的传统


英国是社会纪实摄影的诞生地,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其工业化浪潮不但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加速了摄影术在技术和题材上的发展。早在1850年代,来自伦敦的社会学家亨利•梅修(Henry Mayhew)便开始用摄影纪录伦敦下层阶级的工作和生活,这些图文报道形式的文章最早被刊登在《纪事晨报》(Morning Chronicle)上,随后被编辑成《伦敦劳工和穷人》(London Labour and the London Poor),成为最早用影像描绘英国工人阶级和穷人的作品集。


在英国北方工业巨镇格拉斯哥,工业革命的席卷导致城镇人xxxx发,很多工人都住在老城拥挤的平民窟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由摄影师托马斯•安南(Thomas Annan)发表的《格拉斯哥老和街道的照片:1868-1977》的影集,便如实地纪录了格拉斯哥贫民窟中下层工人阶级的生活。这套作品对不久后政府拆除老城旧房,为工人阶级新建大批安置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同时期另一本xx的纪实摄影集名为《伦敦的街头生活》,由新闻工作者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所拍摄,其中记录了1870年代伦敦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盛期,由美国新闻工作者、摄影师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所发表的《另一半人怎样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的摄影集,如实地描绘了美国平民窟中的人生百态,不但成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典范,更促使美国通过了第一个意义深远的改进贫民窟生活条件的法案。


20世纪30年代,英国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英国陷入最黑暗的年代。与此同时,为了推进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社会学家查尔斯•马奇(Charles Madge)和汤姆•哈里森(Tom Harrison)于1937年末,在英国成立了一个名为“大众观察”(Mass Observation)的组织,尝试采用影像、文字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来纪录上世纪30年代英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大众观察”一封发表于1937年的宣言中这样写道:“我们对隔壁邻居和他们的习惯知之甚少,我们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我们对于其他阶级或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更是xx无知的。因而对于我们而言,人类学在今天仍然是梦一场。”于是,这种带着英国强烈阶级性的“大众观察”组织在上世纪中期创造出了无数的纪实摄影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中的窥探和猎奇性也成为英国纪实摄影隐形的特征之一。


然而,区别去社会学观察的“大众观察”来说,英国现代真正的社会纪实摄影大师非比尔•布兰特莫属。1930年代,在巴黎担任超现实摄影师曼•雷(May Ray)助手的布兰特回到英国,开展自己的事业。起先他接受社会局“家庭部”的委任,拍摄及研究地下庇护所,后来被国家建筑物纪录局委任拍摄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在这些工作之外,布兰特多次前往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用镜头记录大萧条时期中产阶级的生活,于1936年出版了名为《在家的英国人》(English at Home)的作品。然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布兰特对英国世袭社会阶级系统的社会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两年后他出版了《伦敦的一个晚上》(A Night at London),清晰地描绘了伦敦下层阶级的生活。


英国摄影在从二战结束到六十年代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空窗期,伴随着持续的经济衰退,但凡有抱负的摄影师们统统选择去巴黎或是美国寻求发展,很多人都转而从事商业或时尚摄影,而真正使用传统黑白摄影的摄影师少之又少,曾经让英国人骄傲的社会纪实摄影在家门口衰落了。这时回到英国的托尼•雷-琼斯受到美国纪实摄影的影响,展开了他长期在海滨城市和北部工业城镇拍摄的项目。1968年,英国《Creative Camera》杂志第一次刊登了雷-琼斯的摄影作品,名为《来自美国与英格兰的照片》。作为英国第一本现代的摄影杂志,《Creative Camera》由摄影师比尔•杰(Bill Jay)和彼得•特纳(Peter Turner)在极其简单的条件下创立,由于当时英国的摄影在各种原因下还没有形成体系,所以《Creative Camera》杂志在早期多刊登来自美国和欧洲摄影师的作品,如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等,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介绍美国纪实摄影的窗口。据说,雷-琼斯将自己介绍给《Creative Camera》杂志编辑彼得•特纳时说:“你们的杂志就是垃圾,但我能看出你们在尝试改变。只是你们不明方向,所以我来帮你。”


从克里斯•基利普到马丁•帕尔


1972年,年仅31岁的托尼•雷-琼斯因罹患白血病离开人世,这对于刚刚起步的英国纪实摄影界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然而,1974年由英国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出版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来肯定了雷-琼斯的杰出贡献,二来为很多当时年轻的摄影师指明了方向。


与20世纪60年代英国纪实摄影的萌芽阶段不同,成长于70年代的摄影师们不再满足于在舒适的海滨休养地拍摄那些度假的游客,他们将目光转移到英国北部的工业城镇,作品中也更多地带有鲜明的政治焦点。在这一时期中,英国纪实摄影最重要的人物包括约翰•戴维斯(John Davies)和克里斯•基利普 ( Chris Killip)。戴维斯是英国七十年代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70年代拍摄了大量英国北部工业城市的鸟瞰照片,讨论了工业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戴维斯擅长从高处对风景进行非常细致的拍摄,德国杜派大牛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最早的景观摄影实践便是受到了他作品的深刻影响。


而同期另一位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摄影师非克里斯•基利普莫属。早先在伦敦担任商业摄影师的助理,基利普在六十年代末回到出生的曼岛,拍摄了大量当地具有浓郁传统色彩的纪实照片。1975年,基利普申请到了英格兰北方艺术基金会为期两年的摄影基金资助,之后便得以在受到限制工业化政策影响的地区,如维特比(Whitby)、里恩茅斯(Lynemouth)等地拍摄了大量因产业转移而被迫失业的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2013年,克里斯•基利普凭借1970-1980年代拍摄北部工业区的照片获得当年“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奖”,标志着上世纪70年代英国社会纪实摄影再次受到摄影界的广泛肯定。


而与此同时,一位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年轻人深受《Creative Camera》杂志上所刊登的雷-琼斯的作品影响,1974年,刚刚从曼彻斯特理工学院摄影专业毕业的马丁•帕尔并没有选择去伦敦,而是决定到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小镇赫布登布里奇开始了他社会纪实摄影师的生涯。从早先的黑白作品《我行我素的英国人》到彩色《xx的休养地》(Last Resort),马丁•帕尔迅速成长为英国当代摄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xx的休养地》更代表了英国和欧洲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彩色而非黑白的纪实摄影。


xx,让我们回到“只在英格兰”的展览上来,或许,在那些迷人影像之外最打动我的,还是托尼•雷-琼斯对于摄影的专注与认真。下面是他的笔记本上所注明着的那些注意事项:

更主动一些

更加融入场景(跟人们聊天)

拍摄主题(要耐心)

拍简单的照片

看看背景同拍摄主题的关系

尽可能多地变换构图和拍摄角度

多注意构图

不要拍无聊的照片

离得更近一些(用50毫米的镜头)

谨防手抖(用250秒或更快的快门速度)

不要拍太多

不要拍中景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