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吉祥寺养老院的社会实践

文摘报    2016/6/13  

吉祥寺养老院的社会实践
阅读  放慢你的脚步

 


       在福建三明市沙县琅口镇镇头村村北的红山山顶,吉祥寺因面向社会免费收住老人而成为一座明星寺院。


僧人的“老孩子”


       81岁的毛玉妹有点失聪,两个月前被女儿送到吉祥寺养老院。和这里其他67个老人一样,从上早课、进早斋、念佛、进午斋、上晚课、药石、暮鼓,直到晚上八点熄灯,日子过得并不单调。

       主持能清法师把这68个老人称为“老宝贝、老孩子”。2016年2月的一个傍晚,能清从外省化缘回寺,刚走到养老院客堂,就被一个老阿婆一把抱在怀里,“师父,我想你了。”

吉祥寺的由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吉祥寺的创立者照禅法师患骨癌,医生宣告无法医治,让他回寺庙准备后事。照禅被病痛折磨得颇为难受,遂病床上对佛发大愿,如能康复就收养100个无人照料的老人。据xx迹终于出现,照禅康复了,于是他开始先找愿意收住老人的寺庙。他找到两所寺庙,但都失败了。因为老人入住后,这两所寺庙的僧人觉得如果老人在寺庙里离世会很不吉利。

       无奈的照禅向时任沙县统战部部长陈家禄求助,陈把他带到琅口镇镇头村。村北的红山上有一座荒废的寺庙,这里就是现在的吉祥寺。1999年,能清收到师父照禅的求助信,请她到吉祥寺帮助筹建养老院。能清带着积攒下的12万元只身赶赴吉祥寺,钱财被用来修缮坍塌的庙宇和维持众僧的生计,当年即收住周边18位老人。


死亡的尊严

       这些年,能清见惯了老人的悲欢故事,也见惯了死亡。“在吉祥寺,往生(佛教用语,指死亡)一般很平静,老人家是带着尊严走的。”为了让老人走得有尊严,能清也在小心维持着佛门与世俗的界限。2000年,一个将要往生的106岁老人在弥留之际提出xx一个要求:想吃炒田螺。荤食在吉祥寺是被禁止的,能清无论如何不允许破戒,但老人xx一个愿望同样无法拒绝。



   她让弟子去后山的小溪里捡来一盘田螺大小的鹅卵石,在铁锅里炒得叮当作响。“听见了吗,我在给你做炒田螺。”能清对躺在床上已经无法动弹的老人喊。“听见了,我等着。”老人回答说。能清把切成小段的豆干喂给老人,“你要的炒田螺,好吃吗?”老人点点头,闭上的眼睛没再睁开。


物质平等 精神富足

       吉祥寺养老院的成功像一场各界参与的社会实验。起初,镇头村民轮流供养吉祥寺,后来还将150多亩村集体土地无偿划拨给吉祥寺使用;此外,还有主管部门的包容。沙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黄裕椿说,虽然吉祥寺养老院从1999年就开始收住老人,但直到2015年才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换句话说,吉祥寺养老院无证运营的历史长达15年。但主管部门表示,只要条件符合规定,就给吉祥寺办。“它已经客观存在了,并且运作良好。政府总体是支持的,认可这种模式的。”




       吉祥寺养老模式的吸引力在于让入住老人在物质层面感觉平等,精神层面感受富足。佛教界近两年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让宗教界参与到社会养老。

来源 |  南方xx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点击右上角分享好友

回复“*月*日”获取更多资讯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