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僖尔心灵】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

僖尔照明    2015/4/29  

《为什么读书:毫无用处的xx文学手册》

(法)夏尔·丹齐格 着 阎雪梅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版


●吴丙年(教师)

读书这件事,就像行走和呼吸一样,有谁会去想“我为什么要呼吸”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读书呢?当书肆意占据我睡房和床越来越多的空间后,我都不曾有过这样的问题。法国的夏尔·丹齐格却不这么想。虽然他也是个一边走路一边读书,不停向停车计时牌说“对不起”的角儿,但他可不觉得读书是一件“无意而为”的事。他不仅认为读书这件事要学习,还“正儿八经”地罗列了百十条“为什么读书”的理由,写就了《为什么读书》这样一本着作,让我大开眼界,大吃一惊,而又大笑不已。

先说说这本书是如何地让我“大开眼界”的吧。读书是件特别“私人”的事,尽管我几乎天天都在读书,却无从知道别人会在枕头或厕所放上一本什么书,更无从知道别人为何会对书有这样那样的选择。所以,当夏尔·丹齐格异常严肃地在书中列出一条条“为什么读书”的理由时,我就没有理由不眼界大开。如果说“为发现自我而读书”,“只因爱而读书”,“为了学习而读书”等理由看起来并无异常的话,那么“为了憎恨而读书”,“为了手淫而读书”,“为了黑暗而读书”,“为把书放在桌子上而读书”等则让人有些奇怪的感觉了。

在夏尔·丹齐格看来,读书这件事是再“大众化”不过的私事了,不必变得太过道德和功利,“读书又是多么残酷地随心所欲呢!”为什么读?一定要有一个放在台面上来分析言说的理由吗?如果有(现实中就有),却又成了许多人远离书本的借口。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书中有“黄金”和“玉颜”,这个理由怕是个地地道道的陷阱,轻易地剥夺了许多人从书中获取快乐的权利。所以,丹齐格乾脆地说:“读书并不会给予我们什么,又或者不会改变我们什么。我们并非因为这个而读书,而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自己怎么想的,那就怎么去读吧。反正,读就是了。”由此,再来回味丹齐格列出的五花八门的读书理由,又忍不住要大笑一番。你看,“为了不是英国女王而读书”,“为了发现作家未说的话而读书”,丹齐格的读,更多的是为了那人生之趣吧!“读书,远比游戏(等等)有趣多了。”

这样的“读”,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同事”的感叹:“我那儿子从考场回来,逮着什么书便扔什么书,我只好跟在屁股后面捡,连那本《古文观止》都要扔喔,嚷嚷着什么从此拥抱欧洲杯。”那碎纸残页满天飞的图片我几年前便在报纸上见识过,直感叹那样的“读”太“有用”也太“给力”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曾傻傻地想:我的教学理想并不崇高,只要我教过的孩子们长大后喜欢文学,乐于读书即可。现在看来,这可能也是一种“渺小的伟大”。

至此,丹齐格的态度跃然纸上:读不读书不是问题,怎么读才是问题,因为读书如呼吸和行走一样百无一用而又不可缺少。那么,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你知道,我要的自然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人类文明的传承”这样的答案。读书的“书”,丹齐格说,那是“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这当真是一个怪异而鬼魅的比喻。如此看来,书是作者向死神发出的挑战,与之决斗,且最终与之抗衡并存。且听听,那个叫多罗茜·帕克的人是如何说的:

别再把人生看作一片玫瑰色,一切终归失败,永远如此,但人们并不屈服。作者和读者结队向着失败前进,因为尽管xx总是死神获得胜利,艺术却最终能持久地与之抗衡。……图书馆才是墓地xx的竞争对手。

喔喔喔,我想我现在能够明白,不是所有印着字的本本都叫做书的;我甚至开始尝试着理解,我读书朋友圈子里那个偏执到家的家伙——书,非死人的不读,非百年的不看。书,就这样战胜了死亡,长成了坟墓上的一棵大树。想想,如果当年恐龙也能读书写作,就不会消失得这样无影无踪。

xx,请原谅我给这篇文章取了个如此长而不太严肃的标题——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也许,我从丹齐格的着作里抓取的,便是这“读”和“书”两字吧。书,是对死亡的挑战,是长出坟墓的大树,那么,请加入我们那可悲可叹的战斗,并加入那个正在读书的群体吧。

读书有什么方法?丹齐格说:热情,热情是最合情合理的方法。

晶报 2012-09-02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