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在鹤峰采访,遇到容美镇康岭村农民江祖明,他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养野猪,自产自销,每年收入近20万元,“拱”开了一扇致富门。
捡来一头野猪崽
与江祖明初次见面,是一天傍晚,当时他正在鹤峰县城街头卖菜。晚上6时许,他的儿子开车来收摊,记者决定跟着去他家,探个究竟。
江祖明家与县城直线距离不过几里路,但因位于半山腰上,必须经过一条狭窄的山路上去,车子开了近半个小时。来到他家,总算看到一块开阔地。他家房子的前面和右边围了一个大院子,院子中间是野猪的活动场所,两边是野猪的“宿舍”,有20多间,养了大小野猪50多头。房子的后面是几块菜地,种满了青菜。
说起养野猪的往事,江祖明顿时来了劲。他指着屋后郁郁葱葱的原生林说,我们这里生态保护得好,每到夏秋季节,成群的野猪下山觅食,他家的庄稼没少遭殃。无奈之下,他决定在田间的高处搭建草棚,通宵守护庄稼。
有一天,江祖明和妻子杨章玉上坡搭棚子,听到旁边有猪儿哼叫的声音,过去一看,是一只雄性小野猪,大约两公斤重。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虽然破坏了自家的庄稼,可善良的江祖明夫妇还是舍不得伤害它,把它带回家当“宝贝”喂养起来。在杨章玉的精心呵护下,小野猪逐渐适应家养环境,慢慢长大,一年后就有50多公斤了。
走上专业养殖路
俗话说,好事要成双。第二年,江祖明又捡到一只掉队的小野猪。那可是头母猪崽,这让他更高兴了,他琢磨着,让这两头野猪自行繁育。
转眼到了2008年3月,这对野猪“夫妇”都已成年,它们没让江祖明夫妇失望,首胎就产下12头野猪崽。听到这个消息,许多外地朋友特地前来高价买走了几只小野猪。江祖明说:“养野猪比养家猪值钱多了,一头小猪满月后可卖1000多块。”
尝到甜头的江祖明,决定走专业养殖野猪的路子。他将房前的桔园改建成了猪圈,妻子在家养猪种菜,他在外负责销售。
杨章玉养猪就像养孩子一般,除了让它们吃好喝好外,每天都要打扫猪舍,让它们住得舒服。冬天晚上,她还会打开取暖器,给幼猪崽保暖。说到养殖野猪与养殖家猪的不同,杨章玉津津乐道:“野猪体质比家猪好,抗病力强,好养多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江家的野猪越来越多,原来的猪舍已经不够用,夫妇俩将猪舍扩建到如今的规模,占地260平方米,共有22间猪舍,分有繁育、增肥等区域。去年,江祖明共卖肉猪、种猪和猪仔30多头,纯收入有十多万元。
自创循环种养模式
养的猪多了,赚钱也多了,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猪粮从哪里来?猪粪往哪儿去?这些问题让江祖明夫妇着实xx了一把。
“xx靠买饲料喂猪,不仅投入大,也不一定安全。”江祖明说,经过一番调查了解,他决定自己种粮食喂猪。他和妻子种了十几亩地的苞谷、红薯、土豆和青菜。青菜部分用来喂猪,部分拉到县城卖。
猪粮的问题解决了,但猪粪的处理却始终没有好的办法。一天,江祖明听说政府在支持农村建设沼气池,他想,野猪产生的粪便不是正好可以产生沼气吗?他找到县能源办,双方一拍即合,在能源办的支持下,他建了三个沼气池。
走进江祖明家的养猪场里,记者几乎闻不到猪粪的臭味。江祖明高兴地说,自从建了沼气池,他家的猪粪全部入池生产沼气,实现了“零排放”,他家的沼气除了自家用来烤火、做饭外,还无偿提供给附近几十户村民使用。沼渣则用来增加地里的肥力,蔬菜和粮食产量高,品质好。“‘菜(粮)—猪—沼’循环利用,环保、省力又增效,确实是个好门道!”
说起今后的打算,江祖明表示,野猪天性豪迈,不太适合圈养,自家的野猪也在不断增多,现有场地和设施已经不够用了,他准备租地放养,扩大养殖规模。
(记者方桐 通讯员包自胜 邹琼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