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年前,辉瑞公司宣布对其研发部门进行裁员,生物医药产业就掀起了一股裁员风暴,而作为每一家公司最烧钱的部门--研发部门则总是首当其冲。然而,四年过去了,这一趋势仍在持续,许多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人员也时常担忧自己的工作是否能够长久。回顾最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的热门话题,医药产业裁员始终位于前五之列。
这股裁员风暴始于四年前辉瑞公司的裁员决定。随后罗氏公司宣布对其新泽西州纳特利市的研发机构进行精简,而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等生物医药巨头纷纷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然而,四年过去了,生物医药产业是否达到了其内部调节的一个稳定状态?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过去几个月,各大生物医药公司都有了裁员的新动作。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裁减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机构,诺华公司则更是彻底,直接出售了其肿瘤研发部门。就在昨天,默沙东公司传来消息,公司进行了新的裁员计划,削减了位于波士顿地区的120个研究岗位。(相关阅读:默沙东裁员120人,医药巨头再掀裁员狂潮?)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仍将持续。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剧烈动荡?难道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不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很容易受到热点研究的左右。例如近年来肿瘤的免疫xx领域异常火爆,这一趋势导致几乎所有的生物医药巨头都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些都导致在短短几年内工作在肿瘤部门的研究人员队伍空前扩大。
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这一领域中取得进展。当许多公司的研发项目遭受滑铁卢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削减这一部门,以期降低损失。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研究的失败率相当高,那么产业内部大量裁员的现象也就很好解释了。
其次,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并购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这种趋势有利于优质研究资源的汇集,另一方面,由于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资源不可能是xx互补,其中必定存在着重叠的部分。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被收购方的研发部门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被裁掉的结局。
虽说这一趋势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一过程是否真的是必要的?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措施?需知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一旦研发人员一直面临着被裁员的压力,又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才智?
更多生物医药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生物谷APP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