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中国两会进行时——核电“走出去”应分三步走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    2015/3/31  

近日,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标志着国内沿海核电项目审批正式重启。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铁路、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因此,核电“走出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日前,就新能源投资、核电“走出去”等热点话题,上证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

  今年七成投资投向新能源

  记者:截至2014年底,中电投总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的比重为38.47%,这一比例相当高。中电投在清洁能源的投资方面是怎么规划的?

  陆启洲:我们从一成立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清洁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偏重于风电和光伏。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的装机比重和发电比重,到2010年实现30%,2015年40%,2020年50%,一直按照这一战略在走。到去年为止,风电加光伏总装机约1100万千瓦,光伏到去年年底并网容量375万千瓦。目前,按照公司既定战略在往前推进,这也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的需要。公司投资方面,70%左右是投向新能源,今年还是这个比重,实现清洁能源占比40%的目标。

  记者:近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始终存在成本、市场、审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您如何看待?

  陆启洲: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问题,新能源发展主要是两类问题,一个是与商业化运营的标准有一段距离,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距离会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可商业化运营的标准。另一个是“弃风”、“弃光”,主要是我们规划和审批制度之间的矛盾,规划没跟上,审批制度比较分散,与规划脱节。我认为,随着政府审批体制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以及规划水平的提高,“弃风”、“弃光”现象会逐步减少,最终得到解决。

  记者:您刚才提到电改。目前,新电改方案的出台已经进入xxx。您认为发电企业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陆启洲: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今年要出台。改革的目的肯定是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从发电企业来讲,竞争肯定要对我们形成压力,促使我们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事实上,电力行业不过剩就没有压力,电力紧张的时候怎么竞争?只有过剩才会形成竞争。过剩对我们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造成产能闲置;另一方面迫使企业降低成本。

  核电“走出去”要分三步走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铁、电力等中xx装备“走出去”,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不少代表委员热议核电“走出去”的话题,您怎么看待核电“走出去”?

  陆启洲: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但我们不要只盯着其中某一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的是很全面的,不仅是核电,而且是整个电力装备“走出去”。

  目前,中国的电力装备在不断“走出去”,无论是发电设备还是电网设备,“走出去”的规模都很大。核电“走出去”的准备工作一直在做,但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最成熟的时候。核电是长周期行业,投资太大、周期太长,从核电站建设到最终发电没有十年做不到。

  记者:那您觉得核电“走出去”什么时候时机成熟?

  陆启洲:核电“走出去”,到底指什么“走出去”,是装备、技术还是资金?

  我认为应该是三步走,装备先走出去,目前装备我们基本上都能生产,问题是成品率比较低,成本相对高一些。但门槛终归要过的,做得越多,门槛就能逐步跨过去了。第二步是技术走出去,技术出口我国至少还得等3到5年。核电三代技术,无论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还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先国内的示范电站要正常发电。国内都没有发电,人家凭什么将合同给我们?资金走出去是第三步。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