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4 年 11 月 22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xx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xx基准利率下调 0.4 个百分点至 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至 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 1.1 倍调整为 1.2 倍; 其他各档次xx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各主要媒体均以“利好”解读,尚需理性看待。
点评:
利率影响:名义利率下降符合目前的通胀水平和实体经济状况。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作用微弱。由于风险利率较高和社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 此举难以达到降低实际xx利率的效果。存款利率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利率上限一样,等于没调,即 2.75%*1.2=3.00%*1.1。
降息的原因:
由于单月 PMI 年内xx是 2 月份的 50.2 和 3 月份的 50.3,PPI 同比年内降幅xx是 3 月份的下降 2.3%,工业增加值年内同比降幅xx是 8 月份的 6.9%。可见,11 月份经济数据差倒逼降息的说法不成立,特别是 11 月 20 日公布汇丰中国制造业 PMI 数据,并非官方数据。11 月 21 日当天,证监会发布资产证券化指引。
结合考虑,10 月初下发 43 号文,另外财政部《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截至 2014 年底的存量债务余额应在 2015 年 1 月 5 日前上报。此次降息更像是年底阶段为地方政府发新债还旧债,量身订做。
市场影响:
投资者需平常心理性看待,并非像很多媒体宣传得那样一定是利好表现。历史数据显示,自 2002 年至 2012 年,央行共实施了八次降息,次日上涨的有 4 次,次日下跌的有 4次。若将时间轴拉长,2006 年至 2007 年共有 8 次升息,但却是迭创新高的大牛市。2008 年 9月至 12 月共有 5 次降息,但直至 2009 年 1 月份才开始步入持续性升势。由此可见,利率调整的方向并不是决定市场整体走势的关键性因素。对房地产板块,降息难以刺激投资性购房,而刚需性购房者则更看重房价走势, 假如降息刺激了刚需购买力, 房价止跌回升, 购房成本并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