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VOC治理正式进入国家视野 监测行业首先受益

我要测    2015/3/9  

点击上方“我要测”可以订阅哦
VOC(挥发性有机物)
这两天,柴静的一段视频引发人们对“穹顶之下”的关注,雾霾再一次席卷人们的“视界”。而除了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外,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物——VOC(挥发性有机物)。近年来,VOC在PM2.5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挥发性有机物不直接形成PM2.5,而是在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PM2.5。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繁多、在空气中极易传播,并且排放源不一样,因此其治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所以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比较滞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邵敏认为,目前VOC治理还没有明确的路线,但各界都在从市场、管理、技术方面寻求可行方案,这对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期。
VOC治理已正式进入国家视野
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臭氧,而臭氧可转化生成PM2.5。邵敏认为臭氧和PM2.5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上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就是臭氧。从这个角度来讲,VOC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不容忽视。
国十条规定,2017年的京津冀PM2.5要降到60微克每立方米,上海要下降20%,珠三角下降15%,“这个目标一旦定下来,做战略设计的时候,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邵敏谈到。他在现场透露,他们已经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全国范围内做挥发性有机物相关调查,统计全国150多个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并根据排放特征筛选重点行业,选择重点技术和治理体系,相关调查结果也已形成文件。邵敏说:“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到了管理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了。由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这个事情已经正式进入到国家视野当中,以后会快速推进。”
对于VOC治理的5点建议
尽管VOC治理已经引起重视并被提上日程,但由于起步滞后于其他污染物防治,VOC治理还没有规范的体系和模式。邵敏认为,彻底治理VOC还需要合理的管理规划,他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完善标准
邵敏与聂磊都指出了国内VOC治理由于起步较晚,跟国外相比,在政策和标准上差距较大。邵敏介绍,环保部关于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过专门讨论,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所以仍存在争议。而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总量控制也没有明确的约束性指标。他认为要想治理VOC,这些标准和指标必须要完善,目前国家也已经在着手做这些事情。“我们在正确的路上在走”,邵敏说。
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归根结底是由于多年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VOC的排放,同样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疏散或淘汰一批高污染企业。“这个作用特别明显”,邵敏提到,利用环境要求推动产业进步是一个很典型的模式,“我们将150个行业的排放量跟它产生的GDP做比较,你会发现有些行业基本没有多少GDP的贡献,但是VOC排放量很大,这些要首先淘汰。”另外他认为寻求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也是一个出路。
严格监管
邵敏提到,关于VOC的排放,如果加强监管,是有可能控制的。根据多年的研究,他们发现VOC一旦进入到管理阶段,采取相关治理措施,有很大一部分污染物含量会快速下降。他提到,石化行业存在大量的无组织泄露严重的情况,泄露口测量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很高,“如果发现这个地方有泄露,即时堵住了,VOC含量下降会很大。”因此邵敏认为,控制VOC的排放,还需严格监管。
精细管理
“做环境规划,做长期的空气质量改善方案设计的时候,不是简单的二氧化硫控制在8%,氮氧化物控制在10%,挥发性有机物下降这些问题。”提到管理的问题,邵敏认为,包括VOC在内的任何污染物控制,都不能简单以及几个数字来确定,而应该从环境目标出发,都需要精细的科学设计。
资源化利用
中国水网总编傅涛曾指出,未来的环保产业发展,“随着无害化拓宽,及资源化深化,两者会同时存在;5年之后,市场或将以资源化为核心。”邵敏认为VOC的治理,同样可以寻求资源化的方向。 “这个事情是非常值得说一说,因为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确实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脱硫脱硝不太一样,它有资源化的因素。”他介绍,香港环保署曾推动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支持港资在广东的两万多家企业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包括涂料、印刷、汽车喷涂等行业,政府出钱,企业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总结发现,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能够收回成本,而且这些企业经过改造以后,印刷排放量大幅下降,在同行业处于领先的位置。
我要测
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后一键关注
来源E20环境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详细内容
↓↓↓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