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相当多的企业达不到行业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国际上现在讲的‘xx实践’,就是xxxx。如果我们有相当比例的企业达到或者接近‘xx实践’,我们提升生产率潜力更大,比如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和电饭煲,那些东西中国做不了吗?实际上我们做得了,只是现在差了那么一点火候。”刘世锦说。
3月5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xxx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提出2015年的GDP增速目标为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这一方面适应了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大态势,另一方面强调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防止经济增速在短时间内过快下滑。
“我觉得应该把经济转型分成上、下半场。过去四五年基本上是上半场,主要解决的是对经济减速的认识问题。”刘世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就是经济转型的下半场,下半场的重点要防止经济在短时间内过快下滑。
刘世锦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保持乐观,认为以改革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即将迎来“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机遇”。
重点防止经济在短时间内过快下滑
《21世纪》:你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xx的特点是什么?它释放了哪些重要的信号?
刘世锦:xx的特点还是认识、适应和xx新常态。《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重要信号比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稳中有进”的工作总结。去年GDP的增长速度是7.4%,这和5年前、10年前相比很低,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现在已不是高速增长期,而是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这个转换期是增长动力的一个转换,且发生在矛盾和问题特别多的时期,国外的不少大的经济体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出现金融危机,而我们能够稳定增长,且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经济转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非常不容易。总理报告中有很多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点是2015年的经济指标,特别是GDP增长速度是7%,比去年下调。这里我稍微解读一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新常态了,增长速度的转换是符合规律的。经常有人问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首先还是要问“对还是不对”。我认为,这是对的。科学发展首先是要尊重和顺应规律,所以经济增速转换的趋势我们只能顺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增长速度可能过高,另一种是短时间内过快地下滑。
我觉得应该把经济转型分成上、下半场。过去四五年基本上是上半场,主要是认识问题。因为很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减速后,认为这是一个短期、周期性的减速,不认为未来经济增长一定会减速,所以它们还是想把数字调到过去的增长水平,但是几年的实践下来以后发现,经济规律还是要尊重的。
从去年10月份以后到目前为止,经济下行压力还是相当大的。随着人们预期的改变,有些人会变得比较悲观,同时经济运行可能导致经济过快下滑的因素也会叠加。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就是经济转型的下半场,下半场的重点要防止经济在短时间内过快下滑。
所以,7%的增速一方面适应了增长阶段转换的大态势,另一方面,面对可能出现经济下滑的态势时强调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这两者之间要找到一定的平衡点。
第三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培育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些内容的核心是怎么改政府和怎么放市场,本质上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转型期财政政策更为有效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刘世锦:在经济转型期,货币政策相当重要。但是宏观调控要把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分开,以最近讨论比较多的“通缩”这个概念来说明这一点。
2015年1月,CPI增长0.8%,PPI同比下降4.3%,其中PPI已经连续第35个月为负值,创下五年新低。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通缩,但是这与美国等成熟经济体由于货币供应量不足从而导致需求不足产生的通缩不同。我们的所谓“通缩”是过去高速增长形成过多产能后面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调整出现的价格下降,属于非典型通缩或者说结构性通缩。
因此,通过货币政策不解决这个问题。刺激政策中“降息降准”的作用有限,充其量起到短期内改善预期的作用,但是新增资金会进入股市,不会流向实体经济。
在经济转型期,为了防止在短期之内经济发展速度下滑过快,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调控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终端需求,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近期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原有增长动力中基础设施这块很大的需求不是没有了,也还是相当大,比如房地产。它只不过是过了历史需求峰值,这意味着它没有以前的增长速度高了,但是次高的速度还是有的。而在美国、日本这些成熟的经济体,房地产基本是一种替换性的增长,老房子不行了换一个新房子。在历史峰值需求和替换性需求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过渡带,我们现在处在这个过渡带,要把这部分需求稳住,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的刺激。
同时,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特别是一些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还需要财政政策的投入,或者说财政政策要发挥一定带动作用的投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了一些新项目,把这些项目带起来,对稳增长有一定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财政刺激政策关键在于要提高投资的效率及精准度,这对政府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能引出一些问题: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加剧已有的财政金融风险;延缓过剩产业调整进程等。因此,刺激政策的适时适度至为重要。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刘世锦: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地方的债务要进行系统地清理,拨乱反正,把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建立起来,一方面有多少直接和间接负债,另一方面有多少资产,比如国有企业、土地等其他资产。我们要分析哪些东西可变现,实际的价值有多少。各地政府都要有一张准确、清晰的资产负债表,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获得新的重新投资可能。
未来的三个经济增长点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你认为,中国经济未来还有哪些经济增长点?
刘世锦:首先是加快推进基础和垄断性领域改革,放开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和电信等行业的准入限制和门槛,允许民营资本以独资或者混合所有制形式进入,形成行业内竞争的新局面。这叫放开一块。
其次,要提升一块,即提升生产率。我们相当多的企业达不到行业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同样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否达到行业的平均生产率水平?达到了平均水平,你才有生存的可能性。国际上现在讲的“xx实践”,就是xxxx。如果我们有相当比例的企业达到或者接近“xx实践”,我们提升生产率潜力更大,比如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和电饭煲,那些东西中国做不了吗?实际上我们做得了,只是现在差了那么一点火候。
第三,创新一块。最近讲得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契机很大,这个契机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撞在一起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中国,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推广开之后,就拥有全球xx的市场容量,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
(统筹 周虎城、赵杨;编辑 宋菁)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