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者汲汲于创造下一波科技大浪的此时,市场上各类穿戴式装置的商品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给。但若这一切只是在智能型手机既有功能上原地踏步,恐怕消费者易有换汤不换药之感,最终导致商品面临遭淘汰命运。
有鉴于此,目前除了较为常见的智能型手表以外,有些公司开发无人机自拍臂套,或是婴儿用智能型睡衣,虽然创意十足,但也有部分商品的实用性令消费者迟疑。
据科技网站Wired报导,一般在开发穿戴式装置时,最常见的迷思是误以为使用者将时时刻刻配戴该装置,因此往往设法将智能型手机的所有功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穿戴式装置上。但无论是智能型手环或智能型眼镜,针对特殊、专一需求而设计的穿戴式装置,恐怕才是更符合实际的应用方式。
换言之,使用者能够针对不同状态、不同需求,选择配戴不同装置,并在不需要时取下装置。目前这类以“用况设计”(use case engineering)为概念的例子有可监测体能的Hexoskin运动用服饰、可侦测生命迹象的Vital Connect医疗用贴片、或可隔绝背景噪音的但又不漏听电话的智能型耳塞。
其中功能性与应用性皆颇具潜力的是可侦测并引导动作的ProGlove智能型手套。以修车厂为例,连接至iPhone时,该手套可侦测车型、零件与配戴者的相对位置,并导引配戴者将零件接上正确的插孔。
英特尔(Intel)执行长BrianKrzanich表示,这款手套不xx于生产线应用,甚至可帮助音乐学习者记录肌肉动作并给予反馈,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毕竟平心而论,智能型手机的功能远比穿戴式装置齐备得多,因此无论是穿戴式手环、指环或臂套等,都必须找出具有突破性的应用功能,才能维系用户长期使用的意愿,否则当新鲜感消失,恐怕将沦为抽屉角落的弃置品。
(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