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关于核电站应用预测性维修策略的探讨

设备专家网shebeiask    2015/3/2  

预测性维修策略是核电厂三种重要的维修策略(改正性维修、预防性定期维修和预测性维修策略)之一,近年来已广为各国核电领域所重视。美国的IO于1989年将预测性维修策略作为一种核电厂的良好实践向其成员电厂推荐;法国EDF也在其维修政策声明中明确表示:预测性维修是一种先进的维修方式,维修计划中要以更多的根据设备状态作出的维修决策来替代根据定期维修旧观念所作出的维修决策;英国的TORNE核电站和南非的KOEBERG核电站则早在1990年就已开始开展预测性维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亚湾核电站于1998年上半年开始引进ENTEK-IRD预测性维修系统来监测转动设备的运行状态、分析设备的健康状态和诊断设备故障,并将逐步提出修正定期维修的建议和安排状态维修。

关于预测性维修策略及其理论依据探讨

1.预测性维修策略

  预测性维修的范畴包括对设备的状态管理和按状态维修两个部分。设备状态管理是通过定期监测、综合分析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种状态参数(如振动温度、油液磨粒等),达到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变化的目的,使设备故障在发生之初即可监测出来,同时利用诊断分析技术进行设备故障原因和部位的判断,预测和跟踪故障的发展。状态维修是有计划地根据设备状态安排的维修,只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就尽量减少甚至不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定期解体检修,不去干预或破坏正在处于稳定和可靠运行中的设备。这种对设备采取以按状态和时间相结合为主的维修策略是对传统维修观念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是继续墨守成规地执行设备制造厂规定的维修周期还是通过优化采取把预测性、改正性、定期维修三种策略相结合的维修方式,以达到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减少维修总费用的目的。

2.预测性维修策略理论依据探讨

  核电厂设备的可靠性,是决定核电厂系统安全和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机电设备的失效或故障并不都与某一特定的运行时数相关,亦即我们并不一定能够通过预防性定期维修来xx缺陷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但是,不论哪种故障,都会按一定的模式或机制发展,大多数的故障都会有早期征兆,所以,可能通过状态监测,探测到设备故障的早期征兆到设备劣化的整个过程,如图1性能-故障(P-F)曲线所示。

3.状态监测的周期及成功率

  为了能够在设备功能丧失前探测到其潜在的故障,很显然,状态监测的周期须小于P-F间隔。但P-F曲线的确定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或模拟试验,加上设备功能和工作条件的差异性,使设备P-F曲线的准确确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实际工作中选择的状态监测周期往往远小于其P-F间隔,如图2所示,如果假设某台设备的P-F间隔为9个月,实际的监测周期为1个月,而该设备的净P-F间隔为8个月。

  设备的P-F间隔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度量,如:运行时数、启停次数等等,通常用间隔时间来度量。P-F间隔时间愈短,则监测周期须愈短,对于不同的故障类型,P-F间隔可以是几秒或者几年甚至十几年。状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尽早地探测到设备的潜在故障,至于何时能够探测到潜在故障,找到对应于时刻Tp的P点,则取决于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和故障的性质。而状态监测的成功率则取决于监测周期和故障预警时间的长短.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