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表示,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的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就是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依法治国、法治管理,坚持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
赵华林说,十三五环保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管治、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环境资源审计、环境责任考核等法规制度取得重要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赵华林认为,要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适应社会新期待,国家、区域、城市相结合,反映治污减排、风险防范、空间优化、制度建设进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约束、预期和引导性指标。一是建立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约束指标体系。二是构建支撑四化同步的全要素协同性指标体系。三是体现分区分类管理。四是突出可达可控性。五是提高指标的预见性。六是要贴近公众感受。
水环境质量方面,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基本xx劣五类水体,城市内无黑臭水体,现状水质优于III类水体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略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减少60%、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平均浓度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82%,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100%,完成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200个,区域土壤综合治理示范区6个。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下降,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改善。环境风险防控方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数量显著下降,环境和人群健康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核与辐射环境方面,核设施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核安全得到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初定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质量改善。包括建立健全全国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刚性约束;推进水、大气和土壤三大重点领域环境质量改善工作,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总体改善全国环境质量;全面启动实施环境质量达标改善行动,持续精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第二,治污减排。包括优化总量控制措施;实行全过程治污减排;加大行业环境监督管理力度。
第三,生态保护。包括建立完善生态管治制度,实施分级分区管控;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管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完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统一监测和系统管理;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生态保护。
第四,风险管控。包括从布局和结构入手,改善环境安全总体态势;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实现健康发展与环境安全;加强企事业单位环境监管,强化企事业环境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事后追责;建立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万无一失;要关注环境健康领域,加强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
赵华林说,未来将开展五方面的制度建设。首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环境司法建设,切实加强执法监督。
其次,划清权力责任边界,以三个清单划清边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事权,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
第三,改革治理体系。包括强化环境统一监管;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综合监督;参与综合决策;评价考核与问责;落实主体责任。
第四,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包括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改革环保收费与环境价格政策;逐步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
第五,要完善社会共治体系。包括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加强对政府、企业的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