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众多传统节日中非常富于亲情味道的一个。明儿就是除夕夜了,那么究其本义“除夕”为何?又有哪些关键字?
“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关键词1:年夜饭——“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xx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北方地区饺子成为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主打食品。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许多人家就开始吃饺子了,因为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更岁交子"、新旧交替之意。而饺子形如元宝,取其"xxxx"、"财源广进"之意。
而南方地区的年夜饭多是吃年糕。"糕"与"高"谐音,象征来年生活、事业步步高升。其他的如吃枣(春来早)、吃杏仁(幸福人)、吃豆腐(全家福)、吃年糕(年年高升)等各地有各地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2: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守岁,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xx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最凶猛的野兽,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关键词3: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国民间有“关门爆竹”和“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各地习俗
北京:“踩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台湾:“围炉”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香港:“逛花市”
“讨利是”是港澳地区的一项年俗,除夕夜港岛到处洋溢着“讨利是”的欢声笑语,所谓“利是”是“利事”的谐音,意指大吉大利的好气象。此外,逛花市购买鲜花来妆点新年,可能是香港最具特色的一项年俗。尤其在除夕“团圆饭”之后,香港市民都会赶往各种花市,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
--------------------------
订阅《太仓妇联温馨家园》
关注我们,您还可以了解更多
微信号:tcflwxjy
认证:太仓市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