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灯光,谁过节?
我们是个很会“来事儿”的民族,明明不过圣诞,却能把圣诞弄成全民狂欢;明明不知道谁复活,却能在复活节大做文章,归根结底,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十年浩劫毁了根,经济挂帅了三十多年,已经不知道信仰的边界在哪,只好信仰钱,有什么能来钱就折腾什么吧,节日不过一个称呼而已。
其次,我们生活其实过得还是比较苦逼,需要绞尽脑汁找些快乐的理由,于是一呼天下应,一起来折腾。
多好听的字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只是,我们口中的文化真的搭好台了吗?
去年年中,悉尼灯光节拉开帷幕,年末,里昂灯光节如约而至,掀起了一轮世界旅游、照明业界的关注,相反的是,由于我国当局正在大力打击借节日庆典之名的铺张浪费、严格管控公共群体性活动的安全,前些年乌泱乌泱兴起的各大城市运动式灯光节一下子大面积消停下去。
本期我们合并整理了微课堂去年多篇关于灯光节的文章,来凑一凑这个热词的闹。
何谓灯光节? 名相近,习相远
图:里昂灯光节上超过25米长的艺术装置作品“bourrasque”被放置在里昂市政厅前的广场上,那些看上去像是从办公室散落的大量文件,在夜空中像魔幻的天外来客,实际上是被特意剪裁出来的电致发光板。
在国外,灯光节就是艺术家、设计师受城市管理者邀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用灯光在城市中做各种创作,让本地居民一起来陶冶情操,同时吸引外来游客,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文化旅游活动。
在国内,灯光节其实大都为大兴各种城市亮化工程背书,找个市民“喜闻乐见”的说辞,也弄那么几天俩星期,剪个彩开个幕,美其名曰“灯光节”,名正了,言顺了。
图:南京国际灯光节,一等奖作品《绽放》,用极低的设计水准和大量光污染来形容这看似绚丽的景致,毫不为过。
随着信息获得的无边界,公民的见识增加,一切低水准的表演也便渐渐不再向以往那样容易拿来忽悠。
下面胡扯几个有代表性的灯光节类比,大致分为三大类别:看艺术的、看设备的、和看城市的。
看艺术:以光为媒,满载人文
说到文化,全世界艺术家最多、设计实力雄厚的欧洲自然是主场,以法国里昂灯光节、瑞典阿林萨斯灯光节为典型代表。政府和当地居民都对深厚人文艺术有所追求,法国是一个对连房地产开发商建房子都要遵守法律规定预留比例资金请艺术家做艺术品设计的国度,让艺术家用光来搞些创作大家来看简直是太顺理成章、太小的一件事了。
在这些灯光节中,你会常常充满惊喜:原来光还能这样玩!
图:里昂灯光节。结合城市街区特色,移步换景,精致有趣。
还记得我们90年代初时期上学老师用那种幻灯投影机吗?学名叫“投射式投影仪”:
2014年里昂灯光节第28号作品,用的就是类似这种老式投影仪,把幻灯片上的裂纹图案投射到一座纪念碑上:
图:装在盒子中的这台老式教学幻灯机,在纪念碑上创作了这个意味深长的28号灯光装置作品。(本作品图片由和惠照明丁建华先生授权使用)
要说创作成本的xx处,光影从来都是最廉价的材料。
图:瑞典阿林萨斯灯光节Lights in Alingsås上的作品。让人很难想象,一个只有三万人的小镇,每年一度的灯光节却让全球照明设计界瞩目。光的艺术告诉你,哪怕只有一盏灯创造的小景致,也能让你感到惊喜。
看设备:璀璨夺目,亮瞎狗眼
这类灯光节简直是国内主场,往往城市越大越来劲,以往届的南京、广州灯光节为典范,虽然打着“低炭”、“环保”、“贴近自然”的名目,却满眼都是各种高大上的设备堆砌,由于权力审美(就是党委书记当设计总监之类)的弊端,看不到什么艺术性的作品,大都是设计低端,造型动仄巨大,争相恐后地制造光污染的装置。更有甚者,为了营收平衡,被赞助商的商业宣传裹胁了作品表现形式,甚至被市民戏称看“广告灯箱”节。
图:广州国际灯光节,璀璨夺目的确是做到了。至于艺术性,见仁见智。让人略有惊喜的是,2014年的广州灯光节总算把赞助商的宣传目的和作品区分开了,看得到在进步。
例外:北京灯光节,一直坚持
北京灯光节是众多国内城市灯光节的例外,当然,这也和北京集中了大量艺术家、xx设计师有关,它由设计师群体发起,吸引了北京甚至海外的设计师参与,从最近几届来看,貌似在2012年达到顶峰,由于只有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热情,群众喜爱,却缺乏政府大力支持,也坚持作品质量而拒绝被商家的经营胁持,看得出北京灯光节的坚持。
图:北京国际灯光节,艺术家、设计师作品云集,大部分作品造价极小,创意xx,和国内主流相悖,看的是设计和创意,而并非设备。
看城市:从不说穿,名声在外
提到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相信没有人会质疑,它点燃了多少人对“国际都市”的向往与理解,那是xx位列全世界最美城市夜景之列,全世界多少游客慕名而至,尤其是每年圣诞期间,维多利亚港的灯饰,俨然成为了香港的世界名片,但香港并没有什么灯光节,这种由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自发演变的xx配合模式,让我们从心底羡慕。
图:维多利亚港夜景。
图:上海外滩夜景。
上海也暂时没有灯光节(灯光秀除外),但外滩夜景,如果要评选中国xx夜景,那必定是xxxx的灯光印象。
城市形象来自内在,而并非照耀
图:本届悉尼灯光节上,中国留学生的作品《俄罗斯方块垃圾桶》备受关注,作品把行人投垃圾的动作以感应和LED演示的方式,趣味反应为俄罗斯方块游戏的画面,充满正面的人文趣味。
图:元宵灯谜会。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光的文化一直并不缺席,我们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庙会,灯谜会、也有享誉国际的宫灯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与我们大拆大建的“城市化进程”主调并不协调,光群众喜爱,商家圈不来什么大钱,自然不会成为主旋律。
好的灯光节如何炼成?
一、旅游项目而并非工程项目
从目前国内灯光节遭遇的营收困惑、民众诟病看,参照国际优秀的灯光节经验,只有把灯光节定位在旅游项目,从一开始就注重观看体验策划、相关旅游产品设计等角度深入建立设计营收体系,让“羊毛出在猪身上”,才是站在风口。
这往大了说,需要城市的管理者从城市如何建立旅游目的地战略思维;往小了说,用现在流行语,就是从“产品经理”思维去设计这个“产品”。
二、专业审美而并非权力审美
很多观点会把党委书记当设计总监这个归咎到体制问题,我们觉得并不xx客观,这或许是个价值观的成长过程,正如我们从不知道照明设计为何物,由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甚至工程队包xx明设计,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立照明设计师被认可。
三、国民文化认知水平提升
我们对欧洲文化的向往已经不仅仅表现在星河湾和碧桂园卖得很好的欧式房子中了,这不能算崇洋媚外,其实是物质生活优越之后,国民对文化认知的向往。
里昂不是一天建成,里昂灯光节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做成了灯光节中的战斗机的。
为了更好解答这个问题,微课堂特意去找了在法国从事艺术市场的朋友,广义了解法国政府是如何通过政策普及艺术教育的,简单分享几条:
1、你创作,我给钱:只要你是法国政府注册艺术家,那么你创作的所有材料的费用都可以申请由政府买单。是的,如果你要买台汽车、冰箱进行创作,那么提出申请政府是可以为你创作付费的,至于买房子行不行?这个问过,居然答案是原则上可以。你有才,政府任性!
2、10%计划:这个xx的计划要求,所有开发商在开发建筑的投入预算中,要留有10%的费用用于全球公开征集购买或者订制艺术品,并且这些买到的艺术品不可以放在老板私人房间里,而是要在建筑物的公共区域中展示。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内的艺术商场或者商场艺术也越来越多。
3、青年看展不要钱:26岁以下的法国公民,可以随时免费进入任何一家国立美术馆、博物馆参观。
4、儿童艺术教育系统:艺术美术展览(特殊展除外),都需要配备有专门针对儿童设计并录制的解说系统。
5、青年艺术家成长计划:每个城镇都配备艺术中心,支持大量青年艺术家在艺术事业起步阶段能轻松办展。
另外,刚开始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微信朋友圈中有个照明设计师刚从飞机落地到某内地城市,发了一条信息是这么说的: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地思考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我们还缺了些什么,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我们总在进步的话,生活一定会更好。
对于民众而言,粉饰太平的所谓“国际形象”,和“幸福感指数”一样,实在是虚幻的大饼,脚下的生活是否真的好了,那才是生活值得向往的亮光。
至于什么灯光节吸引了多少人流带来多少经济那些,网上很多,其实大都是官方新闻稿上的说辞,水分甚多,也没啥意义,不提也罢。
好的灯光节应该做到什么?
谁也不会想到,2015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打开:30多个年轻鲜活生命,在去年的xx一个小时,在成千上万蜂拥而至打算观看“灯光秀”跨年的人潮中瞬间消逝。他们没能迎来新年的曙光。
一个可能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未来,国内的灯光秀和灯光节还会越来越多。在悲伤和悼念的同时,我们可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新上演?
虽然我们无力xx还原这次踩踏事件的面目真相,也无法不负责任地凭一己之猜测推断把罪责归为某一个原因,但至少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那些名声在外、国际影响力巨大,且面对全世界游客的大型“灯光节”,是怎么做到管理有序的。为了我们不再以生命的代价试错。
人:你怎么看最舒服?
世界最知名(不会排第二)的“里昂灯光节”,除了艺术性上难以撼动的地位之外,规划布局的合理,让人惊叹:
图:2014里昂灯光节官方发布的导游地图,75个灯光艺术作品按照不同的特点被划分为不同的建议参观路线,分散在里昂城的各个角落里。游客xx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观需求和喜好,根据地图策划自己xx的参观线路。
图:一目了然的导游图,游人喜好和参观路线的差异化,让大量的参观人群自然分散,安全压力大幅度减少,同时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旅游商业价值。
很多藏身在小街道中的灯光装置作品让身处其中的趣味小店生意红火,这也是里昂经验最值得称道的一点。
图:2014年里昂灯光节一景,游人随走随看,避免了短时间内人群的大幅度汇集。(本图片由和惠照明丁建华先生授权使用)
广场应该说是欧洲人发明的建筑形式,用于人群的集中、活动主题的聚焦xx不过,但大型的活动中,过于集中的人流会带来潜在危险,里昂灯光节这种指引清晰、作品分散布局的规划方式不仅科学,而且xx反映对游人观感的考量。
人:你怎么顺利到达和离开?
我们或许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指引、路牌标识的混乱,你简直不知道怎么才能去到或者离开一个地方,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标识设计师没把工作做好,管理者的自以为是,才是真正xx的冷漠。
笔者曾经到过的英国、法国等地,公共交通指引手册和旅游景点介绍手册在各公共交通站点、酒店旅馆,甚至餐馆酒肆,非常显眼的地方,随时可xxx取。那么,我们呢?
图:2014里昂灯光节导游手册的公共交通指引和2014法兰克福照明展灯光节的交通导览指引,一册在手,不会丢人。
那么,在举办这种大型活动时,我们是否可以有专门的指引手册,来告诉游客:观看地点在哪儿?怎么到达?怎么离开?路线怎么走最合理?
人:怎么样才能让信息清晰被你知道?
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都几乎飞天遁地的程度了,但这次踩踏事件,原因之一居然是信息传递的问题。那么,对于活动信息的不对称根源在哪呢?
我们知道在国外,虽然很多地方wifi已然开放,但上网和电话毕竟不是最稳妥的方法,最稳妥应属最笨蛋的方式,就是纸质的指引。
上述我们提及的指引和导游地图,在活动期间,火车站或者酒店中设置的旅游服务中心就能轻易拿到,都是传统的纸质印刷,拿在手中稳妥保险。
此外,如何利用好现在遍地都是的LED大屏,和各种可以飞天遁地的新型通讯手段,点到点的与游客沟通,也是未来大型活动举办值得去研究和应用的。
图:2008年末发生在南方的大冰灾,大批火车的停运造成春运旅客大量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上上演了滞留人群因雨致病甚至不幸丧命的悲剧。其中一个原因其实小得可怜:广场站牌上的大幅LED屏幕、能拉起的横幅指示牌,根本就没播出任何让人清晰知道哪班火车停运,到什么时候的有用信息,人群翘首以盼不肯离去,武警战士辛勤值班,一起苦逼。
聚散统筹、合理规划、指引清晰、信息通达,以我们举办一次活动所愿意花费的财力物力,和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是否用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老生常谈了,但千万别小看这句话,当年称霸手机武林的诺基亚xx挂在嘴边念叨的“科技以人为本”,一时大意没做到,这不?给灭了。
今天我们离开了灯光谈灯光节,因为技术也罢、艺术也好,如果最终不能为人造福的话,那就是妖怪,而认清楚谁是妖怪,才是我们可以正儿八经期望“新年快乐”的温暖人生。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为热文回顾综合整理。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梁贺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xx推广-------------------
微店里买书订杂志可以让朋友代付检验人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