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市场普遍预计,1月份CPI同比涨幅将跌破1%,或创出五年多新低。
1月份CPI涨幅或跌破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5%。据商务部监测,进入2015年1月份以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略有上涨,其中,18种蔬菜平均价格小幅上涨,但猪肉等肉类价格一路走低。
对于1月份CPI涨幅,多数市场机构预计将跌破1%。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1月蔬菜价格受天气及节日因素影响连续回升,而食用油价则小幅回落,肉类价格稳中有跌。预计1月食品价格环比将小幅回升,非食品价格涨幅则继续收窄,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回落至0.9%。
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预测值更低。中金公司认为,受春节错位、总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预计1月份CPI涨幅将降至0.7%;瑞银证券也指出,油价持续下跌、消费需求乏善可陈,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非食品通胀率保持低迷,预计1月CPI同比涨幅会从12月的1.5%降至0.7%。
记者注意到,如果1月份CPI涨幅跌破1%,将是CPI涨幅自2009年11月份(0.6%)以来再次落入1%以内,也将创出五年多新低。
物价走势推升货币政策放松预期
考虑到物价走势,多家机构下调了2015年全年CPI预测。光大证券指出,从近期食品价格的走势来看,CPI在短期内还将继续下探,将2015年全年CPI预测从之前的1.8%下调至1.6%;海通证券则下调2015年CPI预测至1.3%。
海通证券指出,当前通缩风险加大,货币政策存在放松空间。光大证券也认为,通缩压力将推升货币政策放松预期。
早前,中国央行已于2月5日进行了一次降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高盛认为,如果CPI同比增幅降至1%以下,那么决策层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具体措施可能包括下调基准利率。
2014年31省份CPI涨幅排行榜出炉 告别“3时代”
31省区2014年CPI涨幅排行榜。
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0%,远低于政府设定的3.5%目标。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31省区中CPI涨幅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3个,且全部告别“3时代”。在31省区CPI涨幅排行榜中,西藏CPI同比上涨2.9%居于榜首,黑龙江仅涨1.5%居榜末。
13省区CPI涨幅超全国水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汇总了2014年31省区的CPI涨幅情况,全国2014年CPI同比上涨2.0%,其中13个省区CPI同比涨幅超全国水平。由涨幅高低排序,依次为西藏、青海、上海、贵州、云南、海南、江西、广东、江苏、浙江、广西、甘肃、新疆。
全部告别“3时代” 15省回归“1时代”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经济资料库显示,2014年CPI居于“2时代”及以上的有16个省区,xx涨幅达到2.9%。但无一省区处于“3时代”及以上。据中国经济网地方经济资料库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涨幅xx的是青海,达到4%,随后是新疆的、宁夏等多个省区处于“3时代”,且无一省区涨幅低于2%。而在2014年,除了31省区全部告别“3时代”外,另有15个省区回归到“1时代”。在此情况下,不少机构和专家提醒,2015年需要警惕通缩风险。
西藏CPI同比涨2.9%居榜首
黑龙江仅涨1.5%居末
在中国经济网记者制作的2014年31省区CPI同比涨幅排行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西藏、青海、上海居前三位,其中西藏CPI同比涨2.9 %,青海同比上涨2.8 %位于第二,上海CPI同比涨2.7居第三。此外有15个省区回归“1时代”其中黑龙江仅上涨1.5%,居全国最末位。(中国经济网)
改革牛要过经济周期难关 大通缩无牛市或将再现
小幅降准难敌大量圈钱
年年节前政策暖,股市红包迎新春。这一惯例如今被“24只新股一周发”的重锤击破。这似乎是对高层讲话的响应,预示着今年股市融资潮来得急且猛。
为化解三期叠加期的坏账风险,企业去杠杆须出两招——一是减小债务分母,即去库存去产能来偿债,二是做大本金分子,即通过股权融资增加资本金。前者最终要增加居民收入,以做大消费需求;后者则需推高股指营造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从政策抉择上看,股票资产占居民资产比例约2%,深度挖掘股权融资需求这个巨大的存量市场,易达四两拨千斤之效,前提是圈钱抽水不能冲垮赚钱效应。
圈钱过猛是A股xx利空。自2014年初至今年2月2日,A股增发、配股等股权再融资额达7906.7亿元,同期IPO融资规模不过是790.9亿元。按照中金公司的乐观预测,今年A股融资额将达1.5万亿~2万亿元,预计新增资金供给达2.8万亿元。
按主流机构的预测,增量资金来源包括居民收入增加和资产配置增持股票、融资融券扩容、养老金并轨落定、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改革、引入海外资金等。本周,央行降准缓解了货币市场的阶段性和结构性差钱问题,但是,A股并不差钱,差的是长期盈利模式。没有赚钱效应,所谓场外大量资金入市只是空谈。
“改革牛”要过经济周期难关
“改革牛”,这几乎是主流机构对年内行情判断的主基调。但是,改革已进入“吃完肉啃骨头”阶段,政策倾向性已由鼓励先富阶层的效率xx化,转向公共性属性日益增加的兼顾公平领域。这对股市而言,或许能提供炒作题材,却未必增加企业盈利。
纵观市场预期中的改革题材,不少已深度炒作甚至股价透支。如土改之土地流转、自贸区、一带一路、金融改革之民营银行……机构介入太深,派发意愿强烈,对场外资金吸引力有限。
今年改革牛的核心在于国企央企改革。前有南车北车合并,今有中电核和国家核电合并,市场均报以涨声。短期来看,国企改革题材犹如xx,赌中概率并不高。从长期来看,由于央企国企多在周期行业,混改成功与否关键要看经济能否软着陆。
在上世纪90年代,股市为国企解困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这也是2005年沪指跌至998点的主因。当下,股市再度被赋予为企业直接融资去杠杆的使命,为产能过剩和银行债务过重买单。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继续下行,则改革牛难以独舞。
大通缩无牛市或将再现
改革牛强不强,关键看周期熊凶不凶。如果以地产周期为首的经济周期开始软着陆,则股市雨过天晴;如果楼市泡沫硬着陆,则全球资产价格因中国因素而继续重挫。
中国PPI连续第34个月负增长,工业品价格进入通缩周期。对应的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周四跌至564点,年内跌幅27.88%,较2008年顶峰时的11793点已跌去95%。在美元升值趋势难改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长通缩和新兴市场大滞胀或为硬币的两面。中国则面临房价高企和PPI低迷的双重困境,货币政策不得不以精准调控为主,全面收紧或放松都难出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各国仍有繁荣时期的财政和民间积累来应对危机;如果今年再度爆发危机,多数国家将面临弹尽粮绝之困。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2.5%,热钱颇有大举撤离中国之势。虽然人民币不会出现类似于俄卢布式崩盘,但是,暂时性贬值亦会速冻甚至中止国内外热钱进入A股的势头,这无疑令杠杆牛市失去重大支撑。同时,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三会”先后查融资融券违规行为,亦让马年的马尾巴行情步履艰难。
在经济基本面难言探底成功的背景下,股市上涨更依赖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助力。三月“两会”前后,市场对改革红利框架的炒作或进入全年的高潮,投资者宜见好就收,以从容的姿态迎接融资大军的到来。(证券市场红周刊)
广发证券锦州解放路营业部,扫一扫二维码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