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其中P2P行业的发展趋势,去年底今年初已有很多种盘点和预测,但总体看来过于粗枝大叶,并未细分解读或落实到具体公司。去投网以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的身份,分别从政策、行业和公司三方面做一些浅薄的解读和分析。
政策篇:
1、2015年监管政策会出台,但不会太早
我预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会在今年出台,并不是因为认为这个行业的乱象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而是这个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中展现出来的强大推动力需要被承认、被合法化。
实际上,从xxx总理亲自造访微众银行的那天开始,互联网金融就已经被认可,监管部门要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宣布监管政策而已。
那么监管政策为什么又不会太早出台呢?这是因为对互联网金融到底该如何管,有关部门还需要花时间好好商量,甚至可以说是好好学习,以便做好顶层设计。“一行三会”在管理银行、证券、保险方面在行,但在监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确还需要调研学习,须得准备充分后才能成文发布。这一点,从去年“四条底线”、“xx原则”的不断试探、以及数次组织行业代表企业“聊天”可见一斑。
2、监管细则不会从严,但会有严格的底线
监管细则不会从严,是因为这个行业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把互联网作为销售渠道的1.0阶段——按金融原则来监管会死伤一大片。因此,出于引导发展的考虑,我预测初期的监管只会设一些底线,在此之下大多数P2P平台还是不必“关门大吉”的,甚至还有新的平台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为什么又要有严格的底线呢?这是因为底线是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从1.0向2.0、3.0发展的必要措施,不能让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民间xxx网络化”的1.0阶段。这个底线我想最重要的是透明度——不透明是风险之源,阳光之下无新鲜事,透明化会让非法集资、诈骗行为无处遁行。当然,实现透明化要求政府在民间征信、信息披露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动作,好在我们看到这些方面已经起步。
行业篇:
3、2015年P2P行业会洗牌,但格局不会定
过去两年里,P2P平台虽然“跑路”不断,但问题基本发生在一些规模较小,或生而诈骗的平台,真正的大平台虽然偶有坏账出现,但总算撑了过来,因此说不上行业洗牌。但今年,宏观经济继续“新常态”,P2P行业的风险会进一步释放,那些背后直接对接大企业借款、间接对接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的平台,哪怕交易规模已有几十上百亿,也不排除会突然间轰然倒地,使xx格局生变。同时,银行、传统实业企业在看清情况后的大量入场,也会引发行业的洗牌。
格局难定是因为洗牌需要一个过程,2000余家平台同台竞技各自为政,很难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形成泾渭分明的阵营。而且,由于金融无论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地资金倾向于服务本地企业——互联网金融即便能打破地域限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地方干预和人心隔阂。因此,三五十家、上百家实力平台共存的格局还会在动态中坚持,不会像一般互联网行业那样出现寡头制霸、赢家通吃。
4、互联网思维继续活跃,但金融属性会增强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名片,这一点在过去两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运营管理还是运营推广——从参与“双十一”、“双十二”促销,到开办互联网金融粉丝节——P2P都以颠覆者的形象被大家所知。2015年,行业的玩家们会“变本加厉”地使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宣传投放,继续跑马圈地。
金融属性加强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毕竟要迈向下一个阶段,优秀平台在聚拢用户和流量之后,就要在金融层面下苦工,回归金融本质。金融最核心的内容是风险,如何对对风险进行管理、量化和定价,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做大做强、修筑护城河的必由之路。由此,2015年P2P平台对技术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争夺预计也将白热化。
5、大数据在线风控会启动,但地面xx还是主力
过去的两年虽然是P2P腾飞的两年,但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控几乎没有启动,xx模仿LendingClub模式坚持线上风控的拍拍贷发展十分吃力。2015年,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控会在两类平台中开始起步,一类是阿里、腾讯等本身拥有海量线上用户行为数据的平台,一类在线下P2P耕耘多年、积累了不少数据的老牌平台。至于其他的平台,还缺乏必要的数据对用户画像,还谈不上大数据分析和线上风控。
但是,靠地面xx风控仍是2015年的主旋律。去年到今年初,原本没有线下的P2P平台在打出一定名号后,都纷纷开始开设线下据点,平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民间征信远不完善,各家平台得自给自足,而线下“扫街”无疑是最可靠、最增信的办法。
去投网作为中国创新型P2P(个人对个人)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安全、有担保、低门槛、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从客户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方案,带给客户“安心•贴心•放心”的服务,实现财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