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观音,又名观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菩萨之一。她的雕像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宋代,地点位于山西平遥的双林寺。最初的名字叫“水月观音”,这个名字反映了她的形象特征:一泓清水中的明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开始称呼她为“自在观音”。
自在观音的雕塑艺术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创新和突破。与传统的佛教造像不同,自在观音并未采用直立或打坐的姿态,而是采取了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的姿势。她的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形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种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使她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古代雕塑家们在塑造自在观音的形象时,既遵循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的作品打破了佛门中的清规戒律,冲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融入进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这种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人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自在观音的名字也富含深远的含义。"观世自在",意味着观察世界能够自在无碍,对苦恼的众生能够自在拔苦与乐。她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也是西方三圣之一。以大悲大慈为德性,据说只要念诵她的名号,遇难者就会得到及时的救助。因此,有很多观世音,成为无处不在的菩萨,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