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狮子的造型是中国黄铜铸造狮子艺术诞生后成长中的形象,当时的统治集团还来不及对狮子的形象制订出一套程式和类型的规范,艺术大师们在主人的授意下,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因此,从山东到四川,从河南到陕西,在铸铜狮子的造型上存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雄壮型、矫健型和幻想型。
艺术家们抓住了艺术形象的实质:力量和运动,灵活地运用凹凸起伏来刻画对象,以想象为主旨,以圆折为特点,巧妙地施展出圆雕、浮雕和线刻美妙结合的手法,将铜狮子雕像的动势和结构,表现出力的凝聚、力的释放和力的运动。
东汉时期遗存下来的铸铜狮雕塑,除高颐、宗资墓前的铜狮以外,较有影响的还有四川芦山姜公祠前的杨君墓铜狮。樊敏墓铜狮,陕西张骞墓、李固墓和咸阳沈家村出土的铜狮,河南洛阳孙旗屯村出土的铜狮和南阳岑鼓村铜狮、山东临淄铜狮和曲阜孔林铜狮,山西太原北郊铜狮等。其中四川芦山姜公祠杨君墓前铜狮、陕西咸阳沈家村出上铜狮和河南洛阳孙旗屯村出土的铜狮,一直被史学家们所重视。姜公祠杨君墓前铜狮雕铸于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铜狮是虎和狮的结合体,体态刚劲,雄健朴厚。狮身的神异味较少,双膊没有翼翅,身躯没有纹饰,雕工简洁大方,方中有圆,静中有动,挺直的鬛毛披在胸颈部,铜狮昂首张口,挺胸翘尾,充满着一股勃勃生气。
这是西亚真实狮子形象本性在中国狮子造型艺术上的反映。当西亚的真实狮子形象来到中国的土地上后,艺人们纷纷拿起雕刀和画笔给它造像。但由于能真正见到狮子的艺人微乎其微,故他们手下出现的铜狮子雕塑形象大多以虎和豹的混合形象出现,以表现其野性的、灵动的“兽王”本性,概括成矫健奋跃的姿态,强调其颈项部的鬛毛和灵动硕长的尾巴,动势奔放强烈,艺人们赋予手下的铜狮子雕塑以矫健的动势,希望能和想象中的真实狮子形象接近,从而产生了矫健型的特色。这种矫健型的铜狮子形象以陕西为表。如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铸铜狮,其造型综合了虎和狮的特征,昂首挺胸。曲腰疾走,头尾前后呼应,四肢有力,威武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