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全称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报告指出,中国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与城市的差距犹如一道巨大的鸿沟,某些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学校舍简陋,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难以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随着人均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愈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为让子女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不惜承受高昂的迁移成本,到县城甚至大都市定居”,报告称,“教育移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
网约车司机赵强(化名)是其中的一员,他来自辽宁农村,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留在北京。“每天拼死拼活干十几个小时,赚的钱勉强能养家”,他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说,“在北京没有户口、买不起房,但还是得留下,因为好不容易把女儿送进了西城区的重点小学”。
像赵强这样的流动人口还有很多。报告称,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高达2.53亿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很多流动人口相比入水平更希望“流向”公共服务好的地区,所以,城乡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差异是形成大都市流动人口过度集中并带来拥堵、污染等“城市病”的主要原因。
报告还强调,农村地区甚至是小城镇镇区大都与现代化的图书馆、数字电影院、文化宫、体育场馆、主题公园等文体设施远离,农村居民难以参与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代表的高层次文体活动,这也是造成部分农村居民虽然入提升,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的根源。
除了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城乡居民的入差距也值得关注。报告指出,“十二五”以来,伴随着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城乡居民入差距呈逐步缩小态势,但仍然接近于3:1的水平,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提出了三点建议。{dy}是依靠技术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创新;第二是大力发展花园式总部经济区,即引导企业将总部机构建立在农村地区;第三是依托中心城市推动城市群发展,既能防止因大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城市病”,又能发挥大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形成中国头花网:http://www.touhua.ieyou.net/ 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