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瓷器,在胎釉的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
别,细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的重要一环。‘贬-}
一般瓷器器足处无釉,可由此鉴别胎质的淘洗倩况和烧结的程度。如明代
永乐、宜德的细砂底瓷器,露胎处有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系胎中所含的金属
自然氧化形成),后代仿制品则无这氧化斑(近年景德镇的仿品除外)。成化瓷器
的胎休以洁白细润著称,迎光xx显牙白或粉白.清代仿制的成化瓷器,则迎光
显纯白或青白色。
观察釉面还可借助放大镜。要注意釉质的粗细、釉面的厚薄、光泽的新旧以
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特征。要牢记各时代瓷器釉面的典型特征.这样在鉴别时
才容易区别真伪。如明代宜德瓷器的橘皮釉(“棕眼”现象)与后人仿制的宣德瓷
器的小波浪纹釉面,有细微差别。明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
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经人工做旧的釉面光泽,没有旧瓷那种年长日久自然形
成的“酥光”现象。
另外,鉴别胎质还可用指叩敲.以察音响,判断胎土中含杂质之多寡和烧结
的程度。日本仿我国明清瓷器,其胎质烧结瓷化程度高于我国,以指轻叩.发声
清越。辨胎釉之法可概括为: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叩其
音响。
不同的时期,制瓷的工艺的和水平不一样,在瓷器的制作工艺、装烧方
法、烧成气氛和釉彩原料成分等方面都会不同.在烧成的瓷器上就会留下不
同的特征。如元青花瓷.器底多为沙底,有旋坯纹,碗类底足中心常见乳钉
状突起;瓶罐之类均为分段制作,器物内壁有明显的枯接痕迹,用手可以摸
出来。又如元代和明初的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为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含
钻较多,青花呈特有的浓艳和有“铁锈斑”晕痕,后代仿制品都无法准确地再
现“铁锈斑,。
清雍正时仿明初青花瓷.由于采用国产青花料,无晕散和“铁锈斑”,只能
用复笔加重点染而成,人工痕迹明显。明成化时采用的青花料为江西乐平的
“平等青’,呈色素雅明快。明嘉靖、万历年间采用的“回青料”,呈色蓝中泛紫,
过于浓艳。清康熙时用浙江的青料,经过加工呈色鲜翠,层次丰满.有“青花五
彩”之誉。晚消到民国,使用的青料是从外国洋行引进的“洋蓝”,呈色浓而
不艳。
5.看欲识
款识.即在瓷器的底部或其他部位刻、划、印或写有的文字或具有某种识别
性的图案。它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可增强器物装饰的艺术性。就款识所表达
的内容来看,可以归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言款、赞颂款和花样
款。由于款识的内容、字体、书法、(排列)格式等方面,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
征,所以它也是瓷器断代和辨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纪年款:标明瓷器烧造的年代,有两种式样: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者,称“年
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另一种用干支表明纪年者,称“干支款”(如“乾隆丙
午”)。我国古代大部分瓷器用纪年款(尤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