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内需市场,并不像一些商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出口转内销”要从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变,是重新拓展一个全新市场的过程。由于外、内销的经营运作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考验。
“出口转内销”企业如何改变惯有思维?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如何构建市场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如何掌控游戏规则?这都是“出口转内销”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问题一多麻烦就来了,到底该从哪点开始做,而哪点才是最重要的?千头万绪理不清楚。所以说,出口转内销,五金企业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笔者认为,五金企业“出口转内销”要想成功撬开内需市场,必须理清以下关系。
1.生产导向与营销导向的战略转变。改变从产品生产赚取“利润差价”的经营思路,向打造自主品牌、获得产品和企业长久利益的经营理念转变。
2.大企业与小品牌的市场定位关系。切忌盲目开拓市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市场定位也要“量体裁衣”。盲目铺网,求大求全,很难精耕细作,得不偿失。
3.贸易型思维与品牌型思维的策略关系。由于外销市场与内销市场运作的迥异,因此,外销企业在转战内需市场时,往往套用外销市场的经营策略,比如简单地把全国市场分解成若干个大区域,这种粗放形的渠道管理是很多外贸企业的通病。这往往导致外销企业在内需市场上“水土不服”。所以,要想在内需市场运作游刃有余,必须要进行渠道创新和终端创新。
4.生产、加工与研发、营销的关系。外贸运作模式的特点,令多数外贸企业将资源集中在生产和制造等到方面,而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往往是其短板,而这恰恰是内需市场的重头戏。所以,“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要想立足国内市场,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
5.外向型人才与内需人才的定位关系。由于外销与内销市场运作有别,所以,二者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培育内销型人才。
根据以上五点关系,五金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所在。要认识到,出口转内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切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中,品牌的塑造和渠道的建设并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做到的,建议五金企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脚踏实地建立品牌,在保证制造能力、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国内加大投入、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功夫。“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来源:电源外壳网)